人民网>>观点

两会系列评论之八

人民网评:公车改革,省钱限权才是硬道理

邓海建

2014年03月07日15:52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事实上,我国的公车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启动多年,但全国没有统一规定。长期致力于研究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报告表明,全国统一的公车改革即将启动,今后一般公务用车将取消。

公车改革终于从“雷声大”走向“雨点大”了。壮士断腕也好,背水一战也罢,《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姿态与决心,显然也普适于车改进程。此前,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不准违规配备公车”;随后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其中关于公务用车的要求是,“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改革公务用车制度”。态度有了,路径有了,剩下就是从顶层设计走向改革现实了。

车改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无须赘言。在三公经费方面,公车支出一直是占最大的比例。比如2011年中央单位当年财政拨款开支的“三公经费”支出合计93.64亿元,其中车辆购置及运行费59.15亿元,占“三公经费”总数的六成以上。叶青大致算了算,车改结束后,每年或可节约1000亿元。2013年11月,中纪委“晒”出了2013年以来各地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的“成绩单”:截至9月30日,各省区市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共14839起,其中,违反公务用车管理使用有关规定的案件数量为4851件,占比接近1/3,居各类问题之首。

一句话,把钱省到实处,把权限在明处,这才是车改的硬道理。

眼下而言,亟待解决的是四个问题:一是车改如果货币化,是制度创新还是福利“创薪”?标准高了,财政还是冤大头;标准低了,下基层就没了积极性。平衡好一个“度”,确非易事。二是公车拍卖,会否造成新一轮国资流失?如果拍卖程序夹杂“暗箱”成分,不仅公开透明成问题,低价贱卖可能成为新的权力寻租把戏。三是车改最怕阳奉阴违,政府的公车少了,企业的公车会不会多起来?事实上,一些职能部门或领导以“借用”的名义,长期使用企业车辆也不是个例。“挂的是民牌,登记在企业,检查一来就收起来,检查一走就开出来。” 制度需要对李代桃僵的车改现实,保持足够的警惕。四是车改之后,司机去哪儿?驾驶服务社会化、市场化,不能成为一句空话。历史问题不能总是“历史”解决,专业“车队”究竟该不该存在,总要有个标准的说法。

如果从1994年算起,中国的公车改革已经有了20个年头,但“车轮上的腐败”显然并未禁绝。该试的模式已摸完“石头”,该改的地方已形成共识,车改“过河”的脚步,总不能一直在浅水区摸索。不管怎么说,省钱限权才是车改的旨归。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