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雷锋精神的复兴与历史感的传承【2】

2014年03月05日16:25    来源:中国青年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雷锋精神的复兴与历史感的传承

  文天祥的《正气歌》为我们提供了解开这一奥秘的钥匙。“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古人所称的“义”,就是道义,就是历史使命,只有勇敢地扛起这使命的人,才有可能在自己身上复兴这伟大的精神。这样的场景穿越了时空,使我们看到了李大钊“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预言,看到了叶挺要把牢底坐穿的决心,看到了以全部心血讴歌那可爱的中国的方志敏,看到了夕阳下从容坐下面对刽子手说出“此地甚好”的瞿秋白……他们用生命告诉了所有的人,肉体可以被征服,但精神是不会被征服的,这种精神不但属于每一个人,也属于他们的国家、民族。朱自清不是共产党人,但这种气节也鲜明的体现了出来。这种精神充塞天地,寻找每一个愿意与之为伴的人。而和平时期出现的雷锋、张海迪、郭明义、徐本禹,就是这样的人。

  历史长河浩浩荡荡,中华文明历五千年而血脉犹存,不是什么上天特别眷顾,而是总有那么一批根植于中华大地之上与民众之中,汲取五千年文化营养的仁人志士能够勇敢地探求自己的使命,传承这种血脉精神。这是中国之幸,大国之幸!

  我们看到,当很多人在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什么样的精神的时候,有那么一群年轻人,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用“学雷锋”的旗帜,从铁路沿线到汶川地震,从北京奥运到广州亚运,志愿服务精神始终在中国高扬,留下一条螺旋式上升的印记。截至目前,仅经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即已达4043万人。中国青年志愿者,20年来,在共青团组织的推动下,成为了当代中国青年人中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群体。他们用平凡的奉献承载了大多数人的光荣与梦想,正是他们,几乎改变了整个社会对青年一代的看法。而这一精神正在随着越来越多的意识到自己使命的人的加入,向全社会各个人群扩散开去。

  如果每一个青年人都能勇敢地找到自己的使命,并坚定地扛起来,那么,任何精神都可以代代传承。历史感不在体制中,不在书本中,不在活动中,也不在任何报告与文件中,而是在活生生的人身上,在人心之中。(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皮钧)

上一页
分享到:
(责编:凌陈)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