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凡眼看会之一:谈教育

曹可凡:中国学生缺乏逾越标准和质疑权威的勇气

2014年03月05日09:00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手机看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广播电视台首席主持人曹可凡(图片来自网络)

    记者: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您今年参会有哪些见闻和感受呢?

    曹可凡:因为大会还没有正式开始,还不清楚各位代表会带来哪些真知灼见。但是从最近这几天媒体的相关报道上、以及与上海代表团其他代表的商议过程中,我发现大家关注的点还是集中在环境、医疗、教育等方面,当然也有对保持社会稳定、反对恐怖主义等话题的讨论。虽然这些问题每一届人代会都会涉及,但是有些问题尚未解决,还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推动各项改革的深化。       

    记者:您刚才提到教育是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您能否跟网友们聊聊您眼中的中国式教育还有哪些问题?

    曹可凡:首先,中国的教育经费,从20年前大家就开始呼吁,要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希望教育经费投入能够达到GDP的4%。经过漫漫20年的推动,终于在去年的人代会上宣布达到了这样的一个水平,这个结果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当然,钱有了,怎么去花好这些钱,如何用这些投入去改善教育环境、解决实际问题呢?比如,如何促进教育资源公平、如何改进应试教育考核体系、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等。

    其次,中国教育最严重的问题出在基础教育身上。目前的基础教育模式还是倾向于一种填鸭式的、非常急功近利的方式。这样一来,广大的中小学生失去了他们本应享有的快乐童年,在高度重复的题海战当中,成绩提高了,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提高。反而,他们原有的、如脱缰野马一样的想象力遭到了束缚。中国的学生都是好孩子,读书都很好,但是缺乏创造性思维,他们不敢逾越目前的标准,他们甚至不愿意超越自己。中国学生的创造力大大地打了折扣,这种情况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都没有改观。

    另外,我在国内大学教书时,学生往往都是正襟危坐,老师说、学生听,缺乏互动、缺乏对老师、对权威的质疑。而我曾经去美国芝加哥大学旁听过一堂课,老师就坐在课桌旁边跟学生互动,那种感觉非常棒。

    最后,中国的考试往往是考一些死知识,比如考学生“爱因斯坦什么时候出生的”,这样的问题百度一查就知道了;国外的考试则比较注重发散,比如“爱因斯坦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有哪些”。我觉得这些才是更为重要的、对学生才真正有所启发。中国的教育目前还是被分数和升学率束缚,这个局面需要改变。

    记者:您这一年来的履职感受能跟网友们分享一下吗?

    曹可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这一年来我觉得收获了很多。去年两会时我提出的关于减免实体书店税收的书面意见,在去年年底的时候得以落实和执行,说明自己之前所做的调研是可靠的、提出建议的方向也是准确的,对于代表来说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核标准。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应该充分做好调研、要深入基层、了解社会脉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更好的履行职责。

    曹可凡,最擅长温情倾听的沪上名嘴。今年两会,他将如何犀利吐槽?敬请关注“凡眼看会”!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