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广西上林县18岁打工女孩石芳丽,在北京燕郊撞倒韩大爷后,立即将其送至医院,并辞去工作打算陪护老人,受感动的老人及家属放弃了索赔,并帮女孩重新找到了工作。近日,上林县县长蓝宗耿带队一行四人不远千里,到北京燕郊镇冯家府村看望石芳丽,代表政府向石家发放了5000元慰问金。(3月2日《南方都市报》)
在“扶不扶”老人已成为社会道德的试金石的时代,石芳丽在北京燕郊撞倒韩大爷后,没有躲避,没有逃跑,实在是难能可贵。这是一个正能量的结局,在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幸运结局。
广西上林县政府在做石芳丽这篇“正能量大文章”方面,可谓用心良苦。除了县长亲自带队前往北京燕郊慰问看望之外,还由县委书记坐镇召开专题会议作出向其学习的决定。“石芳丽精神”在全县宣传:干部要学习,学生要学习,全社会要学习。上林县政府还表示将对石芳丽贫困家庭予以帮助,承诺会根据具体的情况对石芳丽给予4万元左右的建房补助金。
然而,广西上林县政府的这些做法,就连当事人石芳丽都“感觉有点拔高”,的确是有点过了。动用政府资金,有纳税人认可的合适渠道么?不远千里上门慰问,这是县长的工作职责吗?上林县地方官员的某些做法,不是孤例。
如今,在树所谓“正能量”典型方面,一些地方确乎是患上了较为严重的“正能量饥渴症”。其症状如下:一是花了相当大的精力整天打捞“正能量”。但凡与这个地方有关的名人,包括原籍在此、在此地工作学习过的360行人士都算在内,谁在某一领域稍崭露头角,地方政府可能会立马贴上去,慰问、搞宣传策划、抓典型、动员学习之类,不遗余力。二是喜欢刻意放大“正能量”。正能量贵在真切,贵在体现人性本来的光辉,将其当作政绩工程去刻意放大,有时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还会让人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