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立文生前对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的评价
简闳
英国艺术史家、汉学家、牛津大学荣休院士苏立文(1916~2013),在去世前十多天接受《新周刊》采访时,对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的艺术成就作了他个人的评价。
徐悲鸿的短处之一,在于他对于西方现代美术表现形式的排斥,刘海粟至少还接受了印象派,他自称是中国莫奈。但如果把刘海粟跟林风眠相比,他还是不够当代,他对艺术的探索没能扩展到毕加索、马蒂斯等人,而林风眠却做到了。
我要对我曾经对刘海粟做的评价作一个修改,我并不认为他是那么杰出的一位画家,我曾经说他比徐悲鸿更为投入,现在我不太确定我是否仍然如此认为。
徐悲鸿并非一位非常有创意的艺术家,但他的确扮演了一个很有用的角色——教人画画。他的确做了融合中西的尝试,但我认为不怎么成功,林风眠做得要好得多。因为在我看来,这种融合并非是将两种文化的技能简单叠加,而是在于你是谁,以及你自己是如何感受的。这种融合,应该是把你在巴黎和上海的经历变成了你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林风眠是一位更好的老师。他的学生,比如吴冠中、赵无极,都找到了各自的表达方式,将中西融合的经历表达出来。我甚至不觉得徐悲鸿曾如此理解“中西融合”过。
刘海粟当时作的一些画看上去非常西化,但徐悲鸿并没有那么做,我想他的确在尝试寻找他自己的语言,也许他的确很伟大,只是没有感动我。
我的确是用西方人的视野来观看中国艺术的,我也尝试使用中国的方式来审视中国人的情感,但毕竟我不是一个中国人。自然我是从一个野蛮人(谈话一开始,他就管西方人为“野蛮人”)的角度作出评论的。中国人有时会说,这人根本不懂他在说什么,也许他们是对的。 (简闳 摘录)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