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相声不仅仅是娱乐

李智勇

2014年02月22日03:43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文本和表演都是相声的本体,相声就是这么一门艺术:怎么构造笑话、如何把它说出来。

  那么,相声和日常生活中的说笑话有什么区别呢?在于形式。相声有独特的致笑形式:包袱。

  笑话一般由三部分构成。首先,要有讲述者和接受者都接受的社会文化共识。这是笑话的出发点。为什么在看外国室内剧时,有时候听到电视里观众爆发出大笑,自己却不觉得可乐?并不是我们没看懂笑话的结构和细节,而是对笑话出发的隐形文化共识不了解。

  举个例子:

  甲:小王和媳妇结婚这么些年来,从来都没吵过一回架。

  乙:净打了。

  这个笑话的出发点,在于社会默认,从来不吵架意味着夫妻关系融洽。而笑话的逻辑使其翻转,这个翻转与共识的冲突产生了幽默效果。

  光有隐形共识,当然不够。第二步,是要顺着受众预期的方向,延展预期甚至强化预期。然后,恰当的时机来临了,突然打破掉这个预期,使逻辑走向另一个方向。

  从隐形共识出发,延展受众的预期,然后翻转,在相声中有典型的结构手段,那就是包袱。相声行业里常说的缝包袱、铺包袱、系包袱、抖包袱等,其实就是形成预期、铺陈预期、打破预期的表达序列。

  再细分的话,也有一些常见的结构形式。比如“三翻四抖”,经过再三铺垫、衬托,渲染或者造势,然后将包袱抖开。

  一言以蔽之:相声,就是建立在巧妙营造“预期/反转”结构基础上的语言表演艺术。

  相声的发展,近年来有所好转。有一段时间特别萧条,大家都觉得不可乐、没意思。但是前几年开始,相声一下子又回到了公共视野,成了热门文化现象,许多年轻人也成了相声粉丝,有人用评书的语言来调侃:这叫“隐隐有中兴之象”。

  但是,毋庸讳言,面临的问题也很多。除了娱乐方式的多元带来的边缘化等外部威胁一直存在之外,内部来看,高质量的新作品相对短缺、艺术生产力相对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

  相声的普及靠大量有时代气息的好作品的涌现,而作品的背后是人。有一定水准的创作队伍、表演队伍,才能在演出市场上赢得观众,甚至在主流娱乐方式中留有一席之地。人们如果把听相声当成挺时尚的一件事,甚至和看电影、逛街一样的生活方式,那相声就完不了。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22日 05 版)

分享到:
(责编:耿聪、文松辉)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