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城建2万亿“豪可敌国”,“水泥森林”能给民啥美丽?

黄春景

2014年02月19日14:2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手机看新闻

日前,武汉市市长唐良智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称,武汉5年内的建设计划将花费2000亿英镑(约合人民币2万亿元)。上万个工地同时开工令学生找不到回校的路。另据统计,中国约有10个城市每年城建投资都在千亿规模,个个堪称“豪可敌国”。(2月19日《第一财经日报》)

城建“豪可敌国”,本让人引以为豪,但却让人高兴不起来。这种表面风光背后辛酸的城建规划,笔者认为不值得过度阐释。举债搞城市建设,这对于大多数还只是“吃饭财政”的地方政府来说,意味着巨额隐性财政赤字和地方债务,很可能将形成极大的地方财政风险。伴随着城市债务迅速增加,债务风险急剧上升,愈来愈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隐患。如果经济增长一旦放缓,城市债务危机就有可能出现,后果令人堪虞。

对此笔者不禁要问,城市究竟为谁而建?为谁而变?亟需厘清这样一个问题。按照笔者的理解,城建旨在为工作、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所有人生活得更加舒适、便利。因此城建必须做到以人为本,科学规划,不能因为盲目追求“豪可敌国”,让“与民分利”异化成“与民争利”。更不能将其当成显摆政绩的舞台,背离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准则。

据报道说,武汉债务余额达2037.05亿元,负债率相当于国际通行标准的1.36倍,政府2年内每天需偿债1亿元。武汉因此被冠以“中国负债最高城市”之名。不仅如此,今年年初,中债资信发布了最新一期对武汉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跟踪信用评级结果,将武汉城市建设投资主体信用等级由AA下调为AA-。眼下,武汉又再次注资2万亿元大搞城建,债务压力势必进一步加剧。

与 “豪可敌国”相对的是,不少地方靠卖地还债,这样的城建显然已经步入了误区。一者,城市规模盲目求大,不顾自身条件,造成盲目攀比和投资上的极大浪费;二者,城市风貌破坏严重。据说汉出租车司机杨师傅不敢在上下班高峰期出车,因为武汉已然变作一个大工地。而大拆大建之下的武汉,令一名曾在武汉大学求学的外地学子找不到回校的路……诸如此类的城建误区,无需赘言,足见背后潜藏种种隐忧。

5年投2万亿元搞城建,还给人带来了这样的疑问:被冠以“中国负债最高城市”之名的武汉,面对债台高筑又该如何化解?目前来看,我国城市对负债的偿还主要依靠三条渠道:本级财政拨款、城市建设维护费和土地经营收入。但总的来看,我国城市的偿债能力普遍较低,潜在债务风险还是较大的。有的城市因为盲目搞城建,已经开始陷入借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若不借“前车之鉴”,则难逃“重蹈覆辙”之循环。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实事求是确定城市定位,科学规划和务实行动,避免走弯路;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5年投2万亿元搞城建,上万工地同时开工,满目的“水泥森林”,让人格外陌生,试问又如何记得住乡愁?因此,即便城建“豪可敌国”,其所留下的“美丽的代价”,却已不是我们所眷恋的那份“美丽乡愁”。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袁勃)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