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2日上午,位于河南省宝丰县马街书会的中华曲艺展览馆开馆仪式结束后,有关领导和少部分群众进入参观游览,关闭大门后,引发了现场群众的强烈不满。现场维持秩序的警察说让群众下午三点再来参观,展览馆建在这里又搬不走。群众却不买账,一是到下午三点还有几个小时,二是到那时没有了领导,展览馆内现场表演的艺人恐怕也没有了。(中国新闻网2月13日)
领导到场祝贺本是与民同乐,但是后来竟然变成了领导的专场,群众被拒之门外,面对如此怪象,人们不禁要问:领导“被封闭”,谈何“接地气”?如此做来,还有亲民性可言吗?
为了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党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转变作风,深入到群众中“接地气“。然而,现实语境下有些领导目无群众,自觉高人一等,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一种特权意识,这不能不让人忧虑。
展览馆内有艺人表演,展览馆来个“闭门谢客”只招待领导,显然这种专场演出已成为一种特权炫耀,已成为领导独享的精神盛宴。领导一边喝着茶,一边欣赏演出,真可谓人生快事。可是,此时领导的心却与群众越来越远。
封建社会里为了摸实情,了解民怨,倾听民意,皇帝老儿常常要扮成平民进行微服私访,意在掌握更多的第一手资料,可当下一些领导竟然要比皇帝高贵许多,他们怕见群众,怕热闹喧嚣的场面,这样的领导根本没有“身入”,谈何“心入”?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一个领导干部只有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多到群众中“接地气”,群众才会把你引为知己,与你拉家常,掏心窝子,反之,你心里没有群众,高高在上,对群众不屑一顾,生怕群众给自己添乱,这样的领导要想赢得群众的信任分与拥戴,一个字:难!干群众关系说到底是一种互动关系,你自觉与群众打成一片,群众才会相信你,拥护你,否则人们就会对你敬而远之。
领导干部“接地气”并不是喊在嘴上,贴在墙上的口号,而是要更多地见诸行动。试想,一个连群众都不想见的人,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吗?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一些领导甘愿“被封闭”,折射了一些人不愿意和群众接触的真实心态。现实语境下,有些领导平时盛气凌人,到了民主测评的时候,群众就会“用脚投票”,一个平时没有群众观念的人却希望群众说你好,这只能是剔头的挑担子----一头热,只能是官人的一厢情愿。
领导“被封闭”,谈何“接地气”?这样一个个案警示人们,尽管我们党深入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些人的群众观念仍然十分淡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没有触及这些人的灵魂,群众观念还只是喊在嘴上的口号,基于此,颇有必要对当下一些干部进行“洗脑”,多装些“群众观念”,少装些“特权思想”,如此,则国之幸甚,民之福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