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难想象,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公民普遍缺乏必要的环保意识,没有社会公众的参与,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就会寸步难行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翟青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禁放烟花提问时说,过年放爆竹、烟花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营造过节的喜庆气氛还是很有意义。但是过量烟花爆竹的燃放对于空气质量的影响还是非常严重的。北京市做过测算,前些年节日期间的几天时间燃放烟花爆竹对全年空气中颗粒物的贡献率在1至2个微克每立方米,影响还是很大的。在大气污染比较严重,特别是重点区域,节日期间鼓励大家少放、不放,对于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还是很有意义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今年春节效果就很好,老百姓非常理解,也非常支持(2月11日国际在线)。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和参与,尤其是普通公民的环境意识有了很大进步,公众参与正成为环境保护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要最大限度地减少造成环境灾害的行为因素,就必须唤起全民的警觉。
的确,环境保护并非是一两个人的小事情,而是事关全社会每个人的大事。时下,许多人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对于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影响,主要是基于以下因素,即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空前严重的环境后果,而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也使公众对环境质量产生更高的要求,同时,科学知识的普及和大众传媒也对环保事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应该说,环保方面公众参与的发展程度,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环境意识、生态文明的发展程度。长期以来,国内经济建设曾经以不计环境成本而著称。尤其是社会经济处于转型并轨时期,符合市场经济的社会秩序尚未完全建立,在诸多领域出现政府和市场双重失灵的情况,在此前提下,引进其他治理方式如公众参与就非常必要。
事实上,并非公众不想参与环保监督,而是许多时候公众的呼声得不到注意,热情受到影响。要知道,环保事业光有政府一头子热,也不可能取得持久的效果。政府应该把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作为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政府在通过各种媒体宣传环保事业的同时,也要重视反映社会公众的呼声,将普通公民对污染源的检举和揭发公之于众,以督促排污企业承担起应尽的法律责任。可以说,环境保护关乎每一个公民健康的福祉,必须依靠广大公民的自觉行动。社会公众是环保主力军,只有唤醒所有国人的环保意识,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不难想象,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如果公民普遍缺乏必要的环保意识,没有社会公众的参与,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就会寸步难行。而有效的公众参与,有赖于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保障。
首先,必须实行环境信息公开化,把环保方面的信息通过电视、报纸、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向公众公开,让大家明白哪些该保护,哪些做法有害无益,借用社会公众舆论和公众监督,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制造者施加压力。
其次,建立健全环境污染和环保问题投诉处理制度,广泛依靠社会公众排查环保问题和环保隐患,检举揭发破坏环境、贻害他人和后代的违法犯罪行为。如此,就会让社会公众自觉遵守环保法规和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从而营造人人爱护环境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