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民生观:当“薇薇安”变回“二丫”

李智勇

2014年02月07日08:09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一次团聚背后有城乡差距、有价值碰撞。彼此尊重、各美其美应该成为基线

  

  一个段子在手机终端流传:过年了,各路白领回到聊城、长治、驻马店,她们跨地沟、踩水塘、进村庄,回到三姑六婶的怀抱,名字也从薇薇安、辛迪、玛格丽特叫回了二丫、三妮、招娣……

  笑话折射社会现实。

  平时,大量劳动力在长三角、珠三角的大城市聚集;过年了,人们纷纷回到家乡,补上亲情一课,共享天伦之乐,这是发展中的中国的独特景观。

  只是,当“薇薇安”们回到家乡,还会用“二丫”的眼看待身边的世情吗?

  不管不同的生活历练带来了多少变化,天伦之情不会变。穷通贵贱,爹还是爹,儿还是儿。回家过年,和谐是主流、温馨是主题。家家围炉夜话,户户嘘寒问暖,家长里短,歌哭于斯,其乐融融。这样的亲情基因,依然牢固地存在于国人心底。这个层面上说,“薇薇安”与当年的“二丫”没啥区别。

  然而,毕竟是离家又回。一些事儿,呆在本地的“二丫”可能习焉不察,“薇薇安”则会有发现新闻之感。在笔者老家河南商丘,好些县城旁边居然聚集起产业集群,有的制冷制成有名的“冷谷”,乡亲们就近打工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块!新型城镇化、新医改、养老保险,三姑六姨或许不会说这些名词,但看病报销的单据、按时到账的养老钱,无不在微观上见证着这些年的发展。

  当然,也毋庸粉饰,家乡并非净琉璃世界。家庭中的一些烦恼,也折射着发展中待解的问题。笔者的老祖母已经失能,褥疮让老人不能躺卧,终日坐着,夜常啼号。父母年事已高,日日伺候,苦不堪言。养老金、看病钱都不缺,可有钱也难请到专业的护工保姆,小城尚没有形成完备的养老服务市场。折射出的普遍性问题是:国人白发日渐多,养老服务产业,尤其在农村和三线城市,如何跟上?

  要说碰撞最激烈的地方,恐怕还在“薇薇安”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已经很难与家乡父母对“二丫”的期望接榫。这在“逼婚”“逼生子”上体现最突出。尤其当假期进入末尾几天,嘘寒问暖的重心渐渐被“质问”和催逼替代。我在新乡有位朋友外出旅行,回家路上被老爹催逼得恍恍惚惚,居然下错了站,孤身一个女子大半夜站在安阳站台,冰天雪地,举目茫然,一时悲从中来。

  心情和关怀都可以理解,但彼此尊重、各美其美应该成为基线。家长得逐渐养成相信子女、尊重子女独立性的习惯,子女也要尊重家长的活法。老话讲,“五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城乡之别,何止五里十里?生存的具体情境不同,适用的法则不同,不可一刀切,不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期许伦理的流转、风俗的革新,在平滑中“流年暗换”。

  简单的一次团聚,背后有城乡差距、有价值碰撞。在家庭内部求得和谐所运用的原则,其实,放在整个社会范畴中,难道不可以为凝聚共识、黏合族群、消弭裂痕而参考吗?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07日 13 版)

分享到:
(责编:田雪、文松辉)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