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嘉琛
电影《私人订制》中最经典的台词,无疑是那句“群众里面有坏人”。范伟扮演的官员,用它解释自己为何走上贪腐之路。很多身陷囹圄的落马官员,在狱中忏悔得最多的也是这个问题,而且他们也习惯于将责任推给“身边人”——有人归咎于自己娶了个什么钱财都敢收的老婆,有人后悔结交了一些居心叵测的朋友,有人认为是秘书和司机没把好关,有人则将板子打在了那些情妇身上……
不过,要想把领导干部变成“自己人”,显然并非只有从“身边人”下手这一个选择,摸清官员有什么兴趣爱好也是一种捷径。纵览近几年查处的贪腐案,从将福州出土的近三分之一寿山石名品纳入囊中的福建省工商局原局长周金伙,到藏品多到能开博物馆的杭州前副市长许迈永,再到人称“玉痴”的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收受名贵古董、字画、玉石等“雅贿”行为,都已经越来越普遍。
与收受现金和获赠房产比起来,相对隐蔽的“雅贿”能让领导干部规避被监督的风险,即使出事也易于推责。这正是“雅贿”在官员群体中越来越流行的原因。官员群体当然可以有正当的雅好,但现实证明,很多官员的雅好已成他们进行权钱勾兑的隐秘通道,社会上甚至已出现帮行受贿双方“洗白”的完整产业链。
“雅贿”的流行充分说明,那些意欲腐化官员的不正之风,已经猖獗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如果领导干部喜欢现金和美女等“俗物”,行贿者马上就能与官员“俗”到一块儿去;如果领导干部喜欢玩“高雅”,也难不倒“机智”的行贿者。
“身边人”容易成为攻陷堡垒的突破点,就连兴趣爱好也会遭遇“雅贿”侵袭,这些确实能证明当官已成一种“高危职业”。但有必要强调的是,与这些容易将官员拉下马的外部因素比起来,内因才是推高当官“高危指数”的罪魁祸首。
可以说,绝大多数问题官员最终被腐化,都是因为自己对权力的认识出了问题。他们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大都决心要“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被官场不正之风浸染并偶尔受贿后,他们的想法就变成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等他们开始主动索贿,想法又变成了“既然湿了鞋,不如洗个脚”,再后来干脆变成了“既然洗了脚,不如洗个澡”。观念出了问题,必然一步一步走向“高危”。
从这个意义上讲,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推进官员财产信息公示,以各种禁令规制官员的日常生活,看似让官越来越不好当,实质上却是对正派官员的一种保护。因为有严苛的反腐制度把关,无论“雅贿”还是“俗贿”,都不会成为使官员腐化变质的病毒。进一步说,如果领导干部们能够慎权、慎友、慎独,以更高的要求约束自己,严格做到依法行政,当官根本不会成为“高危职业”。
(来源: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