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话说新农村:粮食安全,不能只盯着主产区

赵永平

2014年01月19日02:0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保障粮食安全,不能把担子全压在主产区身上,主销区也应确定粮食面积底线,警惕耕地“非粮化”和“非农化”倾向

  奶价噌噌上涨,可一些养牛户却高兴不起来。为啥?“青贮料不够!”养牛户们倒出一肚子苦水,这几年当地大规模平原造林,一片又一片庄稼地变成了树林,环境是好了,可牛吃的料没了,“牛场500多头奶牛,一年就要2500多吨青贮,往后去哪儿拉?”

  造林改善生态,本无可厚非,但是不是为了生态可以不要粮田,可以不顾粮食安全?

  有人说,全国粮食连年丰收,我们“不差粮”。于是,一些地方松劲了:水果比较效益好,就纷纷推进“果树下山”,占用耕地;休闲旅游来钱快,就把农田改成生态农庄;工业项目利税高,不惜把粮食主产区变工业园……当前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倾向值得警惕,不少鱼米之乡粮食自给率不断下降,给粮食安全带来隐忧。

  我们真的“不差粮”吗?今天的粮食安全已超越了大米、白面等口粮概念,更多涵盖肉蛋奶等粮食转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在粮食“十连增”背后,进口也在逐年增加,这表明粮食增产幅度还赶不上消费刚性增幅,我国粮食供求长期紧平衡的状态没有改变。从产能看,水土资源约束趋紧,谁来种地问题严峻,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从国际看,全球每年粮食贸易量大约6000亿斤,只相当于我国每年粮食需求量的一半,回旋的余地不大。因此,13亿人的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里,饭碗里必须装中国粮,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

  不容忽视的是,粮食区域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曾经的“南粮北运”变成了“北粮南运”。13个粮食主产区是全国粮食大头,生产了75%以上的粮食,贡献了80%以上的商品粮。而一些缺粮大省,越来越多的依靠外调,靠主产区“养活”。稳粮保供给需要真金白银,许多粮食主产区恰恰又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不少产粮大县也是财政穷县,靠“吃饭财政”能背多久?正如一位基层干部抱怨:“顶着产粮大县帽子,土地规划受限,原来不如我们的地方,纷纷建起产业园区,远远把我们甩在后面。”种粮的不如吃粮的,产粮大县怎能不纠结?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无论主产区还是主销区都肩负重要责任,绝不能把担子全压在主产区身上。非主产区粮食产量占比小,但基数不小。主销区也应确定粮食面积底线,确保一定自给率,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严守耕地红线,严格保护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统筹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协调发展,政策措施要进一步向主产区聚焦,探索主销区与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努力使主产区种粮不吃亏,合理确定并不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引导农民多种粮种好粮,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鼓励粮食产销区建立深层次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促进粮食顺畅流通。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主产区和主销区都不能松劲。

分享到:
(责编:袁勃、文松辉)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