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安徽省农委组织有关农经专家对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做了一次普查。截至2013年10月末,全省经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有19800多个,同比增长39.9%,全省共有15830个行政村,平均每个行政村不止1个合作社。
但是,从调查情况看,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空壳化”现象。如有的合作社没有形成规范的章程;有的没有科学完善的经营管理制度;有的合作社生产经营仍处于粗放式的松散状态;有的合作社患有“体虚”症,产能低下,经济效益不佳;还有部分农民合作社带动能力不强。合作社平均有成员数不到100户,仅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8%,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如江苏省达到49.9%,浙江省达到53.3%。
今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应以“提质增效”为主,而不能一味盲目扩张数量。防止农民专业合作社“空壳化”,笔者认为,一是加强培训、引导,在做实做强内功上下功夫。要健全机制和制度,强化组织管理,促进合作社规范经营,科学发展。二是在农机购置补贴中切出一定的指标,定向用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合作社建设的储存、晾晒、收购、加工产品的场地以及办公场所用地给予倾斜政策;对种粮大户建设仓储设施、购置烘干机等机械给予补助。三是对各级政府出台的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用地、用电、扶持等各项政策,要加大督查力度,确保落实到位。四是加大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力度,支持合作社在成员内部开展信用合作,用资金互助的办法解决自身融资难题;研究制定放开农村流转土地经营权、农业保险保单和居民房屋等进行抵押贷款的具体办法,解决合作社贷款抵押问题;成立国有性质的农业担保公司,为合作社提供切实的金融担保。
《 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14日 20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