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观沧海:请记住那些温暖的画面

尹世昌

2014年01月09日08:35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香港没有多少人知道,甘肃有个渭源县,正如内地没有多少人知道,香港有个“心连大地摄影会”。不过,去年岁末,香港中央图书馆的一场展览,让香港市民认识了渭源,也让渭源人看到了摄影会的爱心。

  为帮助渭源山区村民筹募水利工程经费,摄影会举办了“甘肃水源”慈善摄影筹款展,目标筹集200万元人民币,让家家户户用上自来水。

  像香港普通的慈善活动一样,摄影会特别重视小额捐赠者,积细流以成江河。按照摄影会的“一人一照片募捐计划”,捐出港币1000元,捐款者相片可在展览中展出,捐出港币3000元,捐款者姓名会被刻印到当地水井盖上。

  香港中文大学家喻户晓,但中大教授吴恩融发起的“无止桥基金”,在内地就知者不多了。这个2007年成立的慈善团体,已在内地完成27个建桥项目。去年是中文大学50岁生日,校长沈祖尧与师生,连同其他大学共70名义工,赶赴甘肃省徽县麻沿河乡党政村,与当地村民携手,建起一座长30米的“中大金禧无止桥”,作为呈给中大的生日礼物,村民日后不用再涉水而行。

  过去10年,近万架印有“香港方树福堂基金、方润华基金捐赠”的轮椅出现在大江南北。不过,少有人知方润华是谁。这位一直关心内地残疾人福利、教育事业的慈善家,捐赠善款已超过3亿元,但低调得与香港茶餐厅中那些衣着朴素整洁的平凡长者并无二致。

  不厌其烦地讲述这三个故事,是因为心连大地摄影会、无止桥基金和方润华,这些来自香港的慈善组织和慈善家,都默默无闻,都在做着切切实实改善内地老百姓生活的善事。在那些追求视觉刺激的媒体上,他们不但无缘年度新闻排行榜,甚至绝少受到关注。而只是热衷炒作“奶粉荒”、“双非学童”、“新移民拿综援”等矛盾问题。

  这样的故事和这样的人让我们看到“两地关系”的阳光温暖。芦山地震发生后,短短几天,港人通过中联办捐款数以亿计。八旬老人陈君实只身乘电车到中联办,向灾区捐献500万港元,感动无数人。因有议员担心善款不能善用,对内地慈善机构和救灾机制缺乏信心,香港政府拨款在立法会审议略费周折,但最终仍通过拨款1亿港元给四川省政府,支援芦山地震救灾。

  一股股清冽的自来水、一座座通往村外精彩世界的桥、一架架让不良于行者不再束缚于病榻的轮椅,以及对善款使用透明度的拳拳关心,书写着血浓于水的同胞深情。面对香港和内地在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我们应当客观、理性地研究解决,用感情去宽容体谅,更应当时时把这份情谊珍藏心中。


  《 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09日 20 版)

分享到:
(责编:田雪、文松辉)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