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环保部发布通告,为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保部与全国31个省(区、市)签署了《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北京、天津、河北确定了PM2.5年均浓度下降25%的目标,山西、山东、上海、江苏、浙江下降20%。
消息一出,立刻引发舆论广泛关注。显然,选择目标责任书的形式,通过量化指标确定相关地区的控霾目标,就可以在年底对照检查,达标可赏,不达标必罚,赏罚分明、激励鲜明,就如同悬了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在相关地区头上,谁敢敷衍塞责、蒙混过关?谁不战战兢兢、立行立改?这体现出中央强化地方空气质量责任考核的坚定决心和果断行动。
驱赶雾霾、清洁空气,已经成为今日民意诉求、民心所向的焦点所在,成为政府公信力、行动力的重要考验,更是事关中国经济未来预期的关键检验。“蓝天基本靠风吹”,既是一种无奈,也难以施之长远,各级政府部门必须拿出对人民负责、对青山绿水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拿出壮士断腕的担当,为人民群众再造蓝天白云、朗朗乾坤。
当然,在这个汽车数量急速增多的时代,驱赶雾霾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单打独斗,更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汽车尾气、企业污染仍然居高不下,怎么能形成驱赶雾霾的合力?企业和公众也都应该承担起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不做旁观者,拒绝稻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