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环球时报:官员抑郁自杀悲剧为何遭猜疑

支振锋

2014年01月07日08:48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支振锋:官员抑郁自杀悲剧为何遭猜疑

中国中铁公司总裁白中仁1月4日自杀身亡,公司公告认定为“意外逝世”,而家属和同事则称其患有“抑郁症”。这距安徽泗县公安局认定该县人社局局长陈兆才自杀仅一天时间。官员的非正常死亡,留给家庭的是悲剧,给舆论的则是猜疑。

近年官员自杀事件在媒体上频频出现,且死亡原因多被宣布为患有“抑郁”。在民众看来,这些官员手握重权,光鲜亮丽,出有小车代步,入有秘书服务,身份地位尊贵,收入高、福利好,有什么可“抑郁”的?尤其没有医学鉴定、病历证明,而且部分官员抑郁或自杀还发生在本系统或本人被调查的敏感期,难免让人狐疑。

客观地讲,官员作为公职人物,一举一动受到关注都是正常的。倘若适逢敏感时期蹊跷自杀,原因还老是“抑郁”,又没有权威可靠信息,关注的视线就可能布上猜疑阴影。尤其是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发展任务重,积累矛盾多,贪腐痼疾难以根除,民众往往就倾向于以“有罪推定”的思维来看待官员的非正常死亡,不愿意相信别人是清白的。只要社会还在急剧转型,制度体系还不完善,官员贪腐还未得到根治,这种猜疑就会始终存在。

对官员抑郁和非正常死亡,最好的办法是公开。除非个人隐私,应由权威部门调查并详细公布官员非正常死亡的原因。政府必须以坦诚来换得信任。媒体除了猎奇,也应普及抑郁的常识。抑郁症在中国已非常流行,统计显示,重症抑郁有近15%的自杀率。而且,抑郁面前人人平等,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工会抑郁,盛名满天下的崔永元也会抑郁,官员抑郁又有什么好奇怪呢?公众也应认识到,在急剧发展变化的社会,随着法治完善和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日趋细密,在政绩考核、问责制度、维持稳定等重压下,一顶官帽带来的早已不再只是轻松惬意和春风得意。说官员压力大,所言非虚。

这里面当然有制度的原因,比如官场的封闭性,评价机制较为单一等。官员的荣誉、待遇都跟级别有关,然而晋升如登山,越高人越少。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监督力度越来越大,加班应酬又可能导致家庭关系越来越差。而且官场难进也难出,“一入侯门深似海”,机关坐了若干年,有的锻炼成了弄潮儿,也有不少熬成了废人。

也有风气的原因。有些官员成天“端着”,要“像个领导样子”,不能太四平八稳,也不能太锋芒毕露,嬉笑怒骂都会被解读,连表情都不敢太丰富,时间久了不憋出病来才怪。而且官方和民间对精神健康都缺乏足够重视,对抑郁症患者也缺乏足够宽容,过度竞争下,官员不仅不敢生病,更“不敢”有精神或心理疾病。媒体报道有许多官员偷偷看心理医生,甚至求神拜佛。山西运城市某官员2006年患了抑郁症,但自杀前始终没人发现。

真正解决民众对官员抑郁自杀的猜疑,要等到整个社会伦理的重建。但对于防止官员抑郁和自杀而言,无论是关心他们的精神健康,还是以明确而非含混的监督规则让他们的权力“进笼子”、“晒太阳”,作用都大于单纯的质疑和猎奇。▲(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