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新年思考

人民日报名家笔谈:涵养攀登精神高峰的持续力

王蒙

2014年01月06日08: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我们需要真正的精神素质的提升,需要智慧的光辉与灵魂的激荡,需要有所关注、有所忧思、有所驱动、有所坚持、有所不取

  

  目前,我们的文化生活蓬勃发展,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文化手段正在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同时,我们还不满足,我们需要真正的精神素质的提升,需要智慧的光辉与灵魂的激荡,需要有所关注、有所忧思、有所驱动、有所坚持、有所不取。我们不可能仅仅满足于数量,满足于空心的搞笑与感官的熨帖,满足于空洞的思想与装腔作势的表达,用一些半通不通与抽象夸张的洋词怪语忽悠来忽悠去。我们同样不可能满足于低俗的胡诌八扯,俗不可耐。

  精神素质的提升,关键在于评论——具有专业水准、公信力、责任心,经得起历史与学术考验的评论。今天,我们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有强烈的守土意识,有日益发展的文化市场与文化产业;我们的传媒很发达,明星也很多样,问题在于,我们缺乏足够有力量更有质量的评论,还不能令人信服地在文化生活、文化产品上树立应有的权威。

  文化生活需要管理者、著作家与各类艺术家、市场、传媒乃至与权威评论间良性互动。至少要有人有足够说服力地告诉公众,哪些产品是好的,而有些一时在市场上颇有斩获的作品,却是彻底的垃圾烂货。

  希望有更好的文化文艺评论,不跟风,不媚俗,不拿红包,不考虑关系学,不起哄,不人云亦云,不唯上也不唯洋,不唯销量也不唯经济效益。这样的评论,不是为了炒作自己,而是真正地对世道人心负责,对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史负责,对百余年来的人民革命史负责,对人类与国家、民族的精神生活、精神追求负责。不但要有这样的责任心,也应有足够的素养与胸襟,能够入情入理、入耳入心地传递给读者。我们至少要识货,要分得清高低良莠,要能够始终保持一个古老民族可持续攀登精神生活高峰的愿望与能力。

  (作者为文化部原部长、作家)

  (马国英绘图)


  《 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06日 05 版)

分享到:
(责编:田雪、文松辉)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