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崔永元与方舟子之间的“死磕”格外引人注目,他们针锋相对的焦点就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方方面面的名人、学者随之加入进来,掀起了争论的新热潮。
虽说真理越辩越明,但面对“转基因”这个非常专业的问题,舆论场越是热闹,似乎越让人摸不着头脑。人们关注转基因的是是非非,归根结底还是关心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是众说纷纭,越需要权威的声音,通过及时详尽的权威解释,给老百姓吃下“定心丸”。
近年来,“转基因”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在这场争论中,有很多不同领域的人参与进来,看上去很热闹,但困惑依然难解。就拿眼前的这场“死磕”来说,尽管崔永元的社会责任感可圈可点,但从媒体人转为大学教师,终究是个转基因方面的门外汉;方舟子虽说具有一定的学术背景,但毕竟不是专业从事转基因作物研究的。看起来两人都言之凿凿、有理有据,但终究难以让人信服。再加上一些不同领域、不同职业的名人参与,越是讨论得激烈,越让普通百姓无所适从。
从人们对崔方“死磕”的关注中可以看出,转基因不只是科学问题,由此也反映出全社会对食品安全的焦虑。当下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屡屡发生,国人心里的弦一直紧绷着,由于不了解转基因,更不知道如何判断选择,最终很可能导致对农业食品的广泛不信任。现在似乎有个趋势,很多参与讨论者都把美国人吃不吃、欧洲人吃不吃当成论据。要知道,包括饮食文化、产业链条、监管机制等诸多方面在内,中外的情况都是存在差异的,把外国的态度作为判断标准,只是“病急乱投医”罢了。
对于“转基因食品安全与否”这样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问题,唯有权威机构的明确态度以及来自专业领域的科学解释,才能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事实上,诸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等文件长期存在,只是公众知之甚少。就连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也坦言,科普宣传不够也是人们对转基因充满担心的一个因素。要想让人们改变无所适从的状态,既要有权威部门的声音,也要有常态化的宣传,包括专家学者的表态,以及对相关政策法规的讲解,使普通群众也能对转基因有个科学的理解。
至于具体的宣传者、阐释者,当然不能与相关企业存在利益纠葛,以免宣传解释起了反作用。不久前,某位支持转基因的副部长曾受聘美国某公司的传闻,就引发了舆论不满,虽说最终被证实是假新闻,但其反映的舆情还是值得审慎对待的。
当然,把态度说明白,把道理讲清楚,还只停留在认知层面,实实在在的监管更为重要。既不能让那些挂着有机绿色标签、实则使用转基因原料的食品招摇过市,也不允许遮遮掩掩的转基因食品蒙混过关。唯有专业权威的表态,科学客观的阐释,再加上严厉有效的监管,才是对公众利益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