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舒圣祥
到2020年,基本形成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职业为户口迁移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城乡统一、以人为本、科学高效、规范有序的新型户籍制度。——这是公安部对户籍制度改革给出的时间表。(12月18日新华网)
2020年距今不过短短几年,磨蹭了几十年的户改能否在这短短几年里实现历史性飞跃,保障人们在国内自由迁徙的权利,实现“有家有业”就能轻松落户?说实话,我们恐怕难以感到特别乐观。户籍含金量较小的中小城市实现起来也许不难,但是大城市特别是特大城市,落户只会越来越困难而不会越来越轻松。根本的原因就在于,附着在大城市户籍上的特殊福利太多了,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内依靠补齐短板的方式,实现全国范围内公共服务的统一。
其实,户改困局也好,城市拥堵、城市雾霾也好,乃至高考移民、春运大军,诸如此类的很多问题,说到底,首先都是因为人口流动和分布的不合理。任何一个地方,如果人口无限膨胀,所有问题都必然出现。我们应该跳出就事论事的局限,站在一个更大的视角来全局性看待。在我看来,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公共资源和优惠政策在区域间、城市间分配的极度不均衡,让被理性驱使的人们不得不争先恐后往少数大城市涌动。
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北上广等大城市拥有多少大学,一般的省会有多少,中小城市又有多少?同样,医疗资源、科研资源、文化资源、建设资源哪一样不是高度集中?国家级的优惠政策试点又有多少不是大城市先享先试?反过来再来看,华盛顿有北京这么多的大学吗?美国是不是所有优秀的教育资源、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少数特大城市?
具体到户籍改革,要剥离特大城市户籍福利几乎不可能。人人看得见的高招录取严重不公,不就完全改不动吗?同样,要想在短期内补齐其他地方的户籍福利更是奢望,一是越穷的地方政府越没有钱,二是你涨一点特大城市肯定涨的更多,差距只会越拉越大。最可行的办法,还是要首先公平分配诸如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比如教育部部属大学和全国性重点大学,完全可以根据国家城市群规划,相应从特大城市迁出。
在这个要素流动频繁的年代,教育、医疗等优秀公共资源,也应该充分流动起来。企业搬迁很正常,大学搬迁当然也很正常,更何况知名学府的搬迁,历史上亦很常见。一所好的大学,完全不必坐落于嘈杂的特大城市,国外很多的名校都是坐落于人口不多的小镇。想想看,如果北京没有那么多国字号的大学,人口规模是不是也会因此减少?
户籍改革的诸多难点,很多都是因为公共资源配置极度不均衡造成的。要避免人口过度集中,首先要避免公共资源过度集中。所以,特大城市户改要破局,不妨就从大学外迁开始。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规划,哪些地方需要引导更多的人去,哪些地方人口规模不能再大,都应该在资源配置上做文章。反言之,只要优秀公共资源继续集中于特大城市,人口流动的不合理现状就无法改变,户改困局也就无法攻破。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