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军荣
离2014年高考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根据教育部有关考试招生改革的总体方案,北京市对有关各项考试招生进行调整。明年北京高考语、数、外、文综和理综五科命题均有调整,其中语文将60分的作文分为一大一小两道试题,全面考查学生写作能力。(12月16日新京报)
作文分成为一大一小两道试题,增加“微写作”,从考试的角度看,的确是有利于全面考查学生写作能力,也更能够考查出学生真实的语文水平,这么做,要比只设一道作文题来得更加科学。不过,对于增设“微写作”,笔者有几条建议:
其一,“微写作”如何考,这应该先倾听一下民意。诚然,到时候,会有专家出题,我们似乎用不着操心,但高考毕竟不是一般性考试,集聚了太多的眼球,高考试题的变化,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仅凭专家也未必就能够闭门“造”得“车”出来。如果能够在征集了民意的基础之上,再设计试题,无疑会更科学。如果到时候,出现问题,再用“第一次”出题来推脱,那就太对不住学生了;
其二,“微写作”应该和大作文相得益彰,互为补充。如果出现重复或重叠,就无法达到全面考查学生的作文能力,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其三,“微写作”试题要贴近现实生活,要贴近学生实际。以前的高考作文,往往显示出不接地气的怪象,后来在舆论的批评之下,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算是和现实接得较近了。而“微写作”会不会变得只追求“诗意”和“浪漫”,离学生的生活却很遥远,这同样也是让人担心的;
其四,“微写作”如何考,应该在高考之前,给考生一个明确“指示”,不要让考生猜。比如“微写作”究竟占几分,是什么样的形式出现等等。信息越透明,越能够让考生心安,让教师复习起来有章可循。如果信息不透明,到时候,会有不少人打着“高考内部信息”的幌子来骗得学生团团转,如此也就让考生无法适从了。
高考开始转向对语文重视了,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值得肯定。然而,这必然会带来高考语文试题题型的转变,带来题量的增加。因此,高考语文试卷很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不要增加难度,这意味着不会增加学业负担。如果难度提升了,学生势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复习,谁都知道,语文复习花费时间长,见效慢。如果难度增加了,可能仅凭语文一门功课就会把考生给累坏了;二是相关信息要公开、透明,以免有人兴风作浪、混水摸鱼,让考生辨不清方向。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