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齐鲁晚报:治霾紧迫,少造声势多干实事

沙元森

2013年12月17日12:22    来源:齐鲁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治霾紧迫,少造声势多干实事

治理雾霾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容不得拖延和观望。要有效防治大气污染,必须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各级政府部门如何履行职责,将决定治霾进程的快慢和成败。
  雾霾来袭,多日不散。山东半数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出现重度及严重污染。入冬以来这种恶劣天气已经屡次出现,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活和健康。曾有专家预言,雾霾肆虐的状况在中国或许还要持续十到二十年。如果预言成真,则意味着目前的发展模式不仅要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甚至要影响到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身体健康。这显然背离了发展的初衷,也是群众所不愿看到和不能接受的未来。
  治理雾霾必须立刻行动起来,容不得拖延和观望。大气污染的特殊性决定了人人都可能成为大气污染的受害者,但受害者又很难直接追究污染者的责任,所以要有效防治大气污染,就必须强化各级政府的责任意识。各级政府部门如何履行职责,将决定治霾进程的快慢和成败。
  现在,各地对于治霾基本没有异议,一些地方还以壮士断腕的姿态做出承诺,要在限期内完成治理目标。一些地方还对完不成治理大气污染任务和造成环境事故的领导干部,实行“一票否决”。这固然表明了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但是群众更看重的是实效。在治霾出现持久战趋势时,各地不能再满足于造势,更应该拿出立竿见影的行动。否则,治霾注定是“雷声大雨点小”,在不断升级的预警中走向难以挽回的困境。
  现在,一些地方为治霾,或重拳打击施工扬尘,或抓紧进行城市绿化,这些措施确实体现了对雾霾的全面治理。但是各地在标本兼治的同时,更应该分清轻重缓急,尽快抓住治霾的重点,把主要精力放在治本上。一些地方把雾霾看做城市病,认为雾霾天气是城市化进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因为城市扩张、人口密集,所以会有大气污染,于是治理汽车尾气和厨房油烟也被一些城市提上了治霾的进程。这些并非毫无科学道理,但是很多群众并不赞同,原因就在于没有抓到有效治霾的根本。目前之所以雾霾蔓延,主要根源就在于高排放、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以山东为例,在去年,电力、建材、钢铁、化工、炼化五大行业就消耗了80%的煤炭,排放了80%的二氧化硫和近90%的氮氧化物。与之相应,治霾的最有效途径当然是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要做好调结构的文章,显然比管住群众的“排气管”和“排风扇”难多了。调结构意味着摆脱路径依赖,要在一定时期内牺牲经济发展的速度。这种牺牲才是对地方政府的真正考验。在一些地方看来,雾霾天气是全局性的问题,仅靠一个地方牺牲经济发展保护空气质量,也是白白牺牲。这就形成了治霾的“公地悲剧”,人人都喊治霾,但都希望别人比自己多做出一点牺牲。一些地方在治霾问题上造声势多,见实效少,可以说与此心态有很大关系。
  雾霾肆虐,群众已经不堪其苦,现在急需各地比力度、比实效,尽快扭转不断恶化的趋势。治霾是政府做出的承诺,能否在限期内完成目标关系着政府形象,一旦“公地悲剧”显现,谁都不会成为赢家。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