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长江日报:公车改革不可偏离价值主张

大林

2013年12月17日08:39    来源:长江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公车改革不可偏离价值主张

三中全会以后,各领域改革方案渐次出台,新一轮改革将给国家和人民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整个社会充满期待。

极有关注度的公车改革,在十几年似乎改不清白的辩论中,终于迎来了一个系统性的改革方案。副省级以下不配专车,取消一般公务车辆,公务用车社会化,给公务用车适当补贴。这是一个比较贴近实际的方案。可以预见,公车乱象将得到较为彻底的纠正,公车滥用造成的巨大浪费也可望有效遏止。然而,这一方案是否最终变为改革成果,还存在不少变数。

思想上有些人还没真正转过弯来,对取消一般公务车有抵触。一个原本享受配车的领导甚至有这样的说法:领导干部不用公车了,他会去买私家车,那么根据他的身份的话,他会买好一点的车,要面子。按照合法收入来看,买好车有难度了,那么他又要买该怎么办,这个钱从哪里来?寻租。这种想法在不是副省级的领导中是否有代表性不好说,但想问题的出发点显然经不住推敲。

要面子,买好一点车,享受有车生活,这不是必须由国家提供的福利。从实际情况看,想买且有能力买车的公务人员,已不在少数;暂时买不起的,不妨等条件好了再说。买不起车就以权寻租,将腐败归因于公车改革所逼,实在是“得不到,我想要”的强盗逻辑。如果这个逻辑成立,一切改革皆可止步。

西安经发集团进行的车改,在“车补”上大胆突破,正职最高每人每月5300元。表面看来,公车取消了,公车私用的问题解决了,可是“车补”来源的正当性不知有何依据,“车补”以官级定高低,是否偏离了公务用车的本质,都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这种以货币明补取代公车私用隐性福利的改革,到头来可能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既无助于减少公车造成的浪费,也无功于维护公务廉洁的形象。

公车改革的实质,一是杜绝公车滥用造成巨大浪费,二是严肃清理附着在公车上的流俗。公车改革,我历来赞成不能一刀切取消公车,而是要确保用当其用,用得其所,有些执勤、执法公车还应配置得更好一些,以利更快更好地保障公务效果。如果进入汽车时代,却一味地以步行显朴素示节约,排斥汽车的使用,既是虚伪的执政清廉,也是极不负责的公务态度,这绝不是群众满意的公车改革目标。

与用当其用、用得其所相对的,是公车私用,假公济私,透支挥霍。公车私用就不说了,一般公务人员、一个部门一个单位领导的公务用车,有什么必要配台专车放在那里?而且排量越大越好,品牌越响越好,似乎一切风光、官威与精神享受尽在其中,不知不觉,已将封建时代的官轿等级作为参照。彼时州官八抬大轿,县太爷仅够四抬;当下就得在官车的排量、品牌上追逐对应的等级。不论对照执政宗旨,还是讲实际公务,有这个必要吗?

公车改革已有一个不错的顶层设计,但不能小看了改革的阻力。公车改革的价值主张,不能因为少数人的思想抵触或“为我所用”,而变得模糊、摇摆起来。

分享到: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