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陕西日报:让“诗钟”焕发青春活力

雷钟哲

2013年12月16日15:48    来源:陕西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让“诗钟”焕发青春活力

  在20分钟内,用“曲江池”三字“打钟”,这三个字还要出现在诗的首、尾,而且必须押韵、对仗,你能作出来吗?日前,在西安城东咸东社区多功能厅内,几十位社员即兴创作,敲响了文采飞扬的“诗钟”。

  巧了,作为这次活动的参与者,尽管我对“诗钟”知之甚少,但亲身经历却让我深深感到,诗钟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的形式,更是一种典雅高尚、有益无害、值得推广的活动。

  说其典雅高尚,是说它雅不流俗、尽显文采。它的出现虽然晚于诗歌,但却像诗歌王冠上的宝石,闪烁着熠熠的光彩。据有关资料介绍,诗钟大约出现在嘉庆、道光年间,限时吟诗、比试高下。它起于福建八闽,渐次推向全国。因为构思时“以寸香系缕上,缀一钱,下承盂,火焚缕断,钱落盂响,虽佳卷亦不录,故名曰诗钟云。”(清徐兆丰《风月谈余录》)不难想见,参与者面对随机选定的“钟题”——譬如意义绝不相同的两个词汇——在一个限定的时间之内妙想奇思酿出佳句,而且兼顾逻辑、意象、新意、工巧、辙韵、对仗等等要素,难度不在词赋之下。就像以“尺”“蜂”为题:“灯下量衣催五夜,房中酿蜜正三春。”前句量衣非“尺”不可,后句酿蜜无“蜂”不成,这就是经典的诗钟。你看,想要做好这种游戏,需要多么深厚的功底,需要多么机敏的才情。

  说其有益无害,是说较之其它活动比如麻将,好处非常明显。当然,麻将也有启智消遣的作用,但其现已经沦为赌博的工具。如果挤出时间,多搞一些类似诗钟的活动,经常交流、相互切磋,为一个用词面红耳赤,为一个妙构击节赞赏,提高汉语知识,增强文化修养,岂不是更加精彩?两相对比,诗钟这种游戏的确善莫大焉。

  说其值得推广,是说除了上述好处,还在于现在实行文化强国战略。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在《决定》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因此,组织群众,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诗钟作品,以此讴歌时代、鞭笞丑恶、激励斗志、聚集能量,就是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的应有内涵。再者,诗钟亦是国学精华,是应该光大的传统文化,对精神文明建设大有裨益。“长安诗钟社”诗钟活动坚持9年,定期举办84次,不仅有西安市民参加,还有外县群众参与,就是有力的证明。

  历史上,陕西曾是诗钟活动的重地。被称作“关中三李”的李二曲、李柏、李因笃,都堪称诗钟高手。陕西是诗经、唐诗的沃土,今天,时代呼唤诗钟这个古老的形式,焕发出新的青春,走出文人墨客的圈子,芳香三秦大地,敲响时代强音,为改革巨轮驶入深水区,鼓劲加油,助力前行。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