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缪迅:母语与外语,可否相得益彰?

2013年12月14日09:51    来源:齐鲁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缪迅:母语与外语,可否相得益彰?

  作者:缪迅

  近期,一些地方的英语考试政策调整,引发了人们对"外语教育向何处去"这个问题的思考与议论。 前几天,上海的一所大学举行了主题为“语言与未来”的高峰论坛。各路专家学者汇聚论坛,围绕外语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何在,如何推动中国的外语教育改革向着科学的方向前行等命题,见仁见智,发表高论。专家学者的很多见解,有助于促使有关各方和我们的各级各类学校面对学好母语和学习外语的这一关系,重新做一番梳理。

  笔者以为,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包括英语在内的外语学习越来越被重视,这无疑是应该的,也是我国中高端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大势所趋。然而相比之下,这些年来,作为母语的语文教育却颇受冷落,在不少中小学的老师或学生乃至家长们眼里,语数外三门主课中似乎外语理所当然占据“老大”位置,而语文这门本该是重中之重、主课中的主课,却很有点失落地被贬到了“小三”的地位。这恐怕不能说是很正常也无须大惊小怪的现象。

  其实,为数众多的专家学者或社会各方有识之士早就明白无误地指出,母语学不好,外语也不一定就能学好。学外语和学母语本应相得益彰,互有促进,而绝非是两相抵触、此消彼长的关系。

  有专家认为,人的语言素质包括母语素质和其他语言素质。其他语言素质稍微宽泛一点,至少可以分三个方面,一个是母语方言素质,再一个就是本国其他语言素质,还有一个外语素质。母语素质肯定是必有项,其他语言素质是应有项。母语素质+其他语言素质才是人完整健全的语言素质。母语素质和其他语言素质是互补共生的关系。

  对我们国人来说,中国语言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人文思想,凝结着东方式的智慧。如何让大中小学生从中汲取有益的知识,更加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汉语言所负载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具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中国当代文化,应该承载这一历史重任。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原本也不应该是有你无我、水火不容的关系。

  如上所述,母语学不好,外语同样也学不好。在当下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大背景下,包括大中小学生在内的所有国人的母语意识,必须增强而绝不能削弱。在当下与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各类学校无论是在英语等外语教育教学中还是在汉语教育教学中,对此都须有敏锐和清醒的意识,并要把这样的意识传达给大中小学生,激发他们努力学好母语,同时也要根据各地的外语学习与运用实际环境、各校外语教学师资力量实际乃至个人的外语学习实际,不搞外语学习的一刀切、齐步走,而是实事求是一些,因地制宜、因校制宜、乃至因人制宜地学外语。如复旦大学葛剑雄教授所言:没有必要让所有人将外语都学到同一个水准。事实上,这也是几乎永远不可能达到的目标。

  对当今青少年学生而言,倘能学贯中外,母语和外语都学得很好,则为最佳路径、最优选择和最理想的目标。不过,要说起母语和外语的位置,将母语放在首位,理所当然地不容置疑。

  正常的情况应该是,青少年学生的母语水平越高,运用母语的能力越强,对外语学习和外语能力的帮助与提高也就越显著。母语学习和外语学习两者之间,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

  因此,中小学的母语教学即语文课程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更不能走向边缘化。不过,在当下还须注意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在有效地推出适当的举措,改变在外语学习上的一些不够科学、不尽合理做法同时,也须防止走极端,不能搞“一风吹”,一下子将外语课程设置、课时安排、教学进度在整个中小学教学体系、教学安排的权重下降过多。

  不妨再追问一次:外语与母语一定是对立的吗?非也,其实是互补共生、相得益彰的关系。学好汉语与学好英语,两者自然也不应偏废,前者应该更重要,然而后者的重要性也自不待言,在国际交流日趋频繁的今天更是毋庸置疑。

  当下与未来,无论是国际化也好,信息化也好,其中语言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面对今天和未来,今天的青少年学生为了在日益国际化和信息化生活环境中更好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提高语言素质和能力,其中必须强化外语能力。而像上海、北京等特大型都市的中小学校,在怎样遵循中国学生习得外语的规律,在外语教学实践和教改中继续探索学好外语的成功之道,有着大量文章可做。

(来源:齐鲁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