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如果让我们来办这个展

2013年12月14日16:49    来源:新民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如果让我们来办这个展

  ◆ 林明杰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水墨”为主题,遴选了过去30年中活跃于中国以及海外的35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70件作品,举办了盛大的展览。这让一些热爱中国水墨的人们感到兴奋的同时,也让一些长期从事中国水墨的画家和国画收藏家感到失落甚至愤懑:继中国“当代”油画之后,西方人又一次夺去了中国水墨画的话语权。

  这是一个会让许多中国水墨画家大跌眼镜的“水墨”展。大批“著名”中国水墨画家未见诸该展,大量“毫无笔墨”的“奇技淫巧”充斥其间。相信过些时候,这方面的争论会在国内渐起。已经有“阴谋论”认为这个展览是西方人以学术搭台的方式来炒作中国“新水墨”。但据贾方舟先生在博客上说,大都会做这个展览早在10年前就有考虑,真正进入策划和工作状态是近两三年的事。有些画廊和机构事先得知这个消息,便先下手做起了水墨。

  我以为,暂且不要急于判断中国水墨画的话语权究竟是否被夺,也暂且不评论大都会这个水墨展的好坏和目的,而不妨想想,如果由我们类似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这样级别的艺术机构来策划一个中国当代水墨展,我们会做成怎样?

  我们是不是能花10年时间来为一个展览进行研究、考察和藏品积累?我们是不是会办成一个以美协、画院领导为主体的排排坐式的水墨大展?

  我不乐观地认为,以现有的美术体系的机制,很难不办成美协、画院领导及其门生的作品大展。

  当我们在策划一个反映某个时代艺术潮流的大展时,考虑人际关系的比重远远超过考虑艺术观念和样式的独特性时,还能办出怎样的展览来?

  于是乎,我们看到了年复一年、新瓶装旧酒的美协大展。这样的展览虽然大,却毫无学术价值,也根本不需要策展人,渐渐已变成一种惰性和惯性的下意识动作。同样的情况如今也频频出现于在商业利益操控下的那些“中国当代”展中,虽然它们貌似与体制内的美协唱着对台戏,但本质上一样缺乏严肃的学术精神。

  学术性的艺术展,与“关系学”的艺术展、“经济学”的艺术展不可混为一谈。学术性的艺术策展,必然会注重那些以独特的视角看世界并以独特形式呈现观感的艺术家及其作品。如果我们的艺术机构以这样的立场来策展,艺术界很快会呈现一种全新的、充满活力的状况。

  我不会苛求以画廊或拍卖行为后台老板的商业性策展。那些展览尽管缺乏学术内涵,只要吆喝得像那么回事,包装像个高端洋气上档次的秀,能愉悦一下观者的眼睛和刺激一下他们的神经,就可以了。但,如果我们的重要艺术博物馆、美术馆缺乏学术精神和艺术追求,缺乏对艺术发展规律的认知和长远的学术规划,就可能对我国的艺术走向产生误导,可能对千万艺术学子产生误导。我们的博物馆、美术馆每一次用纳税人或捐赠人的钱策划展览时,是不是都该想一想:我做的这个展览能让人们对艺术有新的认知吗?能启迪人们的艺术智慧和拓展人们的艺术胸怀吗?能经得起历史考验吗?

(来源:新民晚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