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垚烽
11月23日,7岁女孩小施遭遇车祸,医疗费花了2000多元,她父母要求肇事司机一次性赔偿48000元未果后,将小施“丢”在温州钱库交警中队,并称“红包”不到位,女儿就不要了。12月6日晚上8时30分许,被父母“丢”在中队近30小时的小施被爸爸领回了家,但撂下话:孩子先领回去,看事情接下来怎么处理。(12月7日温州都市报)
原本,小孩被车撞了,这是值得同情的事,父母索赔乃人之常情。但小施父母之后的一系列言行,比如狮子大开口向对方要48000元,以及不负责任地将未成年子女“丢”在交警中队等,就实在让人看不下去了。毕竟,按照司机孔某的说法,女孩是自己突然跑过来的,他刹车不及才撞上,作为父母,难道就没有看管不周的责任吗?
鲁迅先生曾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提醒家长,应该“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孩子)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但显然,如此理想化的要求是不适用于小施父母的。因为在他们眼里,耽误孩子学业等问题是并不在意的,甚至“不得遗弃子女”、不准超生这样的法律底线都是可以随便突破的。对于这么一对不负责任、无皮无脸的夫妻来说,跟他们讲大道理无异于对牛弹琴,牛不入耳,你却被他折腾死。
在这个意义上,交警的无奈、公众的气愤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我们仅仅将这视为个体的卑鄙,那么格局显然小了点。事实上,通过这么一起极端个案,透过这对奇葩夫妇,再次印证了一个流传许久的观点,中国最大的危害不是社会的动荡,而是社会的溃败。相比于指责当事人的可恶可恨,这无疑是更应该引起重视的深层问题。
提出了“底层沦陷”概念的社会学家孙立平认为,在生存生态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缺乏资源改善生存状态的底层会出现沦陷和堕落。而作为四川来温州打工的小施的父母,无疑就符合这一“底层”标准。匮乏的资源、逼仄的生存处境,当尊严得不到维护,对于前途的无望便足以促使他们抓住每一次改善处境的“机会”不放,哪怕是以丢弃底线作为代价,通过讹诈的手段来实现。从这个角度来说,倘若只是从人品、现况等角度,来看待、分析小施父母的言行,显然并未击中命门。
换言之,在此事的后续处理过程中,一方面固然应坚守法律原则,引导小施父母通过诉讼途径合法维权,而不是采用过激行为,恶意主张赔偿;同时,若协商不成再发生“丢”孩行为,应依法对当事人加以必要惩戒,以倒逼他们的法律意识;但更重要的,还在于改善底层的生存环境,为他们提供一个能自由向上流动的空间管道。这样的话,即便现在比较困苦,但只要未来仍有希望,相信大多数人还会珍惜名誉、坚守底线,从而避免类似“不给红包就弃孩”情况的发生。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