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医患紧张患者说了算?请用制度保障温度

商 旸

2013年11月29日04:48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请用制度保障温度(民生观)

  建立制度来保障医疗的温度,对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好处良多

  云南推广“患者说了算”,见到这个提法,医学人士的眉头可能会拧成疙瘩:治病可不是闹着玩,您得懂医啊。患者哪有治病的本事,让他们“说了算”,这不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吗?

  细看具体的机制,才知道:所谓患者“说了算”,是建立在医生先当家的基础上的。医生运用医学知识,作出诊断,在这个大框架底下,在一些程序上,在有余地、可选择的方面,让患者当家。尊重治疗规律是大前提。说白了,这是一种有限的“说了算”。

  有人会说,这不是走形式吗?有何必要呢?

  这样的形式有意义。它的价值在于,这是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力去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的制度安排。而这种尊重、知情和沟通,对于医患关系的融洽,至关重要。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一直是难解的社会难题。信任缺失,是病根之一。当医患之间缺少必要信任时,一旦发生医疗事故,或者治疗效果不佳,双方冲突便起,许多极端事件的发生也大都源于此。

  怎么建立信任,这是篇大文章。其中,人文精神的照耀不可或缺。

  医疗行为应该是有温度的行为。医生不是机器,患者不是标本。在医疗过程中,患者是有感受、有情感的人。切片、检查、手术,仪器可以冰冷,操作仪器的手和心却应该是有关怀的。在这个意义上,别小看一声商量、一句安慰、一个笑脸,病人肌体上承受着病痛,心理上面临着未知的恐慌,大夫只一味理性判断,不解释、不交流,甚至流露出“不懂别瞎问”的冷淡,这不是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

  在现代医学伦理中,有个特鲁多铭言:有时能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在安慰。面对疾病,医学能发挥的作用其实有限;面对病人,医生能做的事情却有很多。医者父母心,帮助患者缓解压力,心灵的交流和关怀跟针药一样重要。这也是治疗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这个意义上说,建立制度来保障尊重,好处良多。  

  在目前中国医疗资源总体供给不足的情况下,要缓解医患紧张、实现医患和谐,让人文精神照进医疗过程,需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让患者说了算”不过是尝试之一。还应该开动脑筋,继续探索。

  《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29日 23 版)

分享到:
(责编:曹昆、文松辉)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