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为什么我们要把政府和市场关系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发展经济学的历史视角,提供了一种非常深刻的解读。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对于所有发展中经济体来说,发展都是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如果发展中经济体利用好后发优势,可以加速赶超、实现现代化。但是,由于二战后的所谓“结构主义”的发展理念泛滥,众多发展中经济体高度强调政府在推进重工业发展中的作用,结果经济绩效非常差,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拉越大。上世纪80年代之后,发展思潮又被新自由主义代替,希望推行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让政府完全撒手不管。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增速更慢、危机更多甚至经济崩溃。
有效的市场必须与有为的政府相结合,这是因为经济发展必须有竞争力。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过程,上层建筑也必须随之改进;此外,包括外部风险的平衡,不是个别企业家所能完成的,同样离不开政府部门的顶层设计。
有为的政府,对于转型国家尤为重要。这是由于转型国家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需要政府来促进就业、关注民生、稳定社会。资金、资源如何避免盲目性,制度如何完善,也需要强有力的政府来协调、支持。往前看,要应对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解决好一些领域的垄断、寻租甚至腐败,既要坚持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一方面按照比较优势发展,消除各种扭曲市场的保护、补贴、行政垄断,另一方面要依靠有形之手,因势利导,保护产权,维持宏观环境,解决外部性等改革开放中累积的矛盾。如此,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就一定会延续,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也一定会实现。
(摘自昨日《人民日报》,作者 林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