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左崇年
近日,有读者反映,在拱北昌盛路与昌平路交会路口,有一块“无障碍通道”的标志牌就立在无障碍通道的正中央,把无障碍通道变成了“有障碍”通道。(11月18日《珠江晚报》)
“无障碍通道”成了“有障碍”危险道路,这种现象并非珠海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现状。有顺口溜曰:“盲道无障碍,盲人很无奈;电梯无障碍,按键够不着;地铁无障碍,找不着东南西北;公交车无障碍配置和服务不自在……”
所谓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居住区等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建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我们经常看到盲道上摆放着自行车,停着小汽车,被堵得严严实实,有的因为布局不够合理,电线杆、电话亭、消防栓、树木、垃圾筒等密密麻麻紧贴着本来就窄的盲道,到处“布下”了“陷阱”.从而成为一种“摆设”.除非盲人朋友个个都有“燕子李三”的功夫,否则,这样的盲道他们无论如何也甭想通过。
残疾人面临比健全人更多的艰辛,无障碍设施体现了社会对残疾人这一困难群体的人文关怀和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在健全人看来,无障碍设施只不过是摆设,但对于残疾人这些设施有多重要,我们不可能真切体会。残疾人享有和所有健康人一样平等的权利。如果说修建盲道反映的是城市的人文关怀,而对盲道的管理和必要的公益宣传则是实现这种人文关怀的具体手段。否则,花了那么多钱铺设的盲道,最终很可能变成一个面子工程。
无障碍成为有障碍,“障碍”首先来自于人们的思想意识问题,在一些城市,把“无障碍”看做是一种例行公事的形式,并不是从关怀残疾人的角度出发,把无障碍实施当做一种做做样子,总认为,残疾人出行少,大都有人牵引,不会出问题,所以总是没引起人们思想的的重视,“思想障碍”导致无障碍成为有障碍。
“障碍”来自于管理和使用不当。无障碍设施成为摆设的情况在全国还有不少:有的人行道上的盲道被机动车占用;部分公共场所的无障碍卫生间长期处于锁闭状态,有的建设不达标,轮椅无法出入;有的公共场所无障碍通道堆满杂物……
让无障碍设施切实发挥作用,需要社会各界及每一位市民也有责任。在建的地铁、火车站、机场、商业区等公共场所,不仅应优先考虑无障碍设施建设,而且要向国际化、高标准看齐。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相关规定,完善具体操作执行办法,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管理和监督。市民也应自觉让出盲道和无障碍通道,为残疾人出行搭把手,让个座。全社会都有一颗关爱的心,才会让无障碍设施切实发挥作用。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