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发言人不是新闻制造人

2013年11月11日11:49    来源:北京晨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发言人不是新闻制造人

  所谓“完善新闻发布制度,提高新闻发言人的能力和水平”,绝对不是不出破绽的水平,更不是把死人说活的能力,而是吃透政策的水平和能力,这就需要一个前提,我们政府的政策法规,行政作为,一定要经得起推敲。

  多名前任、现任国家部委、央企新闻发言人日前齐聚北大,纵论新闻发言人制度。与会者指出,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还很不完善,发生突发事件后,还有一些部门和地方的领导、新闻发言人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权威信息缺失,或出现“雷人雷语”引起社会质疑。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归根结底不是新闻发言人的责任,而是发言人代言的部门工作没到位,甚至可能是,该部门的作为根本没法儿向社会交代,被媒体逼到门口时,完全依靠新闻发言人口吐莲花的现场抵挡,自然要出破绽。所以,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完善,关键还是部门工作的完善,否则,本身为新闻透明而设置的新闻发言人,就有可能变成“新闻制造人”甚至“谎言发言人”。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设置,是为了在重大事件发生之后,让民众更直接更迅速地了解事件真相,特别是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一个称职的新闻发言人是可以有力地以正视听,但是,这个制度出现之后,有些部门将其变成了面对媒体,统一口径,甚至其他人推脱采访的好办法,具体到新闻发言人本身,自然会因此受“夹板气”。

  按照规则,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应该遵循新闻规律,满足公众知情需要,但是,新闻发言人往往供职于政府,又是代表政府的发言人,他所说的话很大程度上又受制于自己的行政职务,于是,他们的“新闻”发言,与“职务”之间就会出现矛盾,这种为难之处不是新闻发言人制度尚不健全,更不是新闻发言人水平高就能改变的,而是有些部门的工作确实还没有做到不需要任何的遮遮掩掩。

  新闻发言人的出现,往往和危机公关连在一起,但这多是指企业,商家,他们的新闻发言人的选任,需要具备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一方政府的新闻发言人,与媒体之间没什么技巧可言,因为民众和政府之间,不是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存在利益关系,而是唇齿相依,利益共同的,如果一个新闻事件,最后完全是靠了一巧舌如簧的新闻发言人的技巧敷衍过去,这个新闻发言人就是“谎言发言人”了。所以,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成熟与否,归根结底还是政风建设的成熟与否,就像卫生部的新闻发言人毛群安在此次会议上说的:“国外讲《阳光法案》,你想说模糊点处理都没办法。”

  所以,所谓“完善新闻发布制度,提高新闻发言人的能力和水平”,绝对不是不出破绽的水平,更不是把死人说活的能力,而是吃透政策的水平和能力,这就需要一个前提,我们政府的政策法规,行政作为,一定要经得起推敲。佟彤

(来源:北京晨报)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