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四风,面对一些干部的侥幸心理和暂时收敛心态,面对百姓的期待,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强有力的行动来证明。
反“四风”,群众希望“看得见”。看得见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看那些违规行为有没有得到及时惩处,那些不正之风有没有得到好转。
最近,北京市纪委对8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典型案件进行了通报,涉及局级领导干部5人,处级领导干部11人。其中,公款出国旅游2起,公款旅游1起,赌博1起,挥霍公款3起,大操大办婚礼1起。
这样的动真格,让人们看到了决心。然而,也有一些人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置若罔闻,我行我素,顶风违纪。还有一些人虽然收敛了,但只是一时的龟缩,认为这只是一阵风,教育实践活动总会结束,等风头一过,该怎样还怎样。
从中央到地方,从制度设计到惩处力度,我们看到了反“四风”的坚决态度,开弓没有回头箭。前不久,中央要求聚焦“四风”抓好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为的就是建立长效机制。同时,提出改作风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涉及权力运行和利益调整,本身是一场深刻的改革,要求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各项制度建设。
从中可以看出,反“四风”正在向纵深挺进,惩处一些顶风上的干部,仅仅是这一进程中的一个环节。如果各级干部看不到这样的大势,依然认为有的人被惩只是偶然撞到了枪口上,依然认为反“四风”不能触动自己的利益,那将必然会导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在实践中变形,最终触碰到高压线。
事实上,从北京此次惩处的事件看,时间跨度一年多。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反“四风”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非虚言,反“四风”并非一阵风。而在相当意义上说,遏制不正之风,正在于对违规违纪现象的不容情,才能一点一点收复清风正气的“失地”。
反四风,能不能始终变成高压线,就在于有没有自始至终的制度执行力。面对一些干部的侥幸心理和暂时收敛心态,面对百姓的期待,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强有力的行动来证明。这就是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决不姑息。
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对干部更是提出了崭新的要求。各级干部应该奋起自追,去更好地破解改革攻坚的难题,更好地顺应民众的期待,更好地办好百姓的实事难事。如此,各级干部才能说在时代大潮中发挥了引领作用,也才能获得民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