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一直在向西方、向世界学习。今天中国的发展进步让西方将目光转向中国。在国际关系体系转型期,东西方文明交融互鉴的意义越发受到重视
在日前召开的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上,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十位政治家、战略家和企业家参会。围绕“读懂中国”这一主题,大家纷纷发言,积极评价中国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在世界上发挥的作用。
会上,有西方人士提出:“我们能向中国学习什么?”话不长,却反映了一个巨大的变化。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一直在向西方、向世界学习。今天中国的发展进步让西方将目光转向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今后的路将如何走?中国人在思考,世界在关注。人们期待着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指明前行的方向。
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的主题“读懂中国”是由外方提出的,中方欣然接受。大家都认为这个主题很好。中国的国际地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中国的分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中国的变化对世界的影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中国成为拉动世界变化的动力之一。
中国30多年的大发展,在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令世人刮目相看。中国发展的成就,全世界都看到了。但是中国为什么能持续30多年高速发展,如何取得这样的成就,决策过程如何,外界并不了解,甚至觉得有些神秘。
21世纪理事会北京会议上,中方权威人士介绍了对中国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五年规划和年度经济工作会议。五年规划的制定和年度经济工作会议的准备,凝聚着中国社会各界的心血。智库贡献自己的意见,各方人士提出自己的看法,经过反复讨论和辩论,最后提供中央决策参考。这个过程是吸纳各方意见的过程,是弘扬民主的过程,是追求科学决策的过程,是范围广泛的参与。这些背景让与会外方人士耳目一新,帮助他们认识到中国取得30多年的辉煌成就并非偶然。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世界在看中国,中国人也在看自己。世界看中国,角度不同,看法也不一样。但不管怎么看,中国发展朝气蓬勃,这个事实大概没有多少争议。中国人看自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世界与中国联系愈发紧密的今天,要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就需要把中国放在世界大局中来观察。
在国际关系体系转型期,东西方文明交融互鉴的意义越发受到重视。“读懂中国”正成为21世纪世界关注的热门话题。
(作者为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08日 0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