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成效显著。但农业生产中高投入、高产出的特征没有改变,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引起了土壤中氮磷的大量积累,使得土壤的环境功能退化,引发农作物对其他微量元素吸收利用上的障碍,不利于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同时,因土壤生态环境的失调导致植物处于亚健康状态,抗病虫害能力下降,作物发病率高,因而不得不加大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这也会造成土壤污染和农产品污染进一步加剧,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土壤生态健康管理,努力维持农业环境的友好,走集“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于一体的农业发展道路。为此建议: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健康的管理是提高肥料、农药利用率的基础,也是发挥品种优良性能的基础。建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土壤健康问题,将土壤生态健康管理纳入与品种、农田水利建设相等的地位,在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土壤污染防治的同时,进一步关注隐性的土壤健康问题。
其次,加大投入,积极推进土壤健康管理技术创新与试验示范。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决定农业必须走可持续性的集约化道路。因此,必须结合生产实际,加强经济实用的土壤健康管理技术研究。同时,建设示范区,将有关成熟的土壤健康管理技术与其它可持续性的集约化农业生产技术进行集成、示范。
再次,出台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改革农村金融体系,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投入土壤健康管理技术的研发,并通过各种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土壤健康保护活动。
此外,加快农村耕地产权制度改革,明确耕地保护责任主体,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原则,建立耕地质量保护的补偿机制。
《 人民日报 》( 2013年11月06日 2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