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北京朝阳区百环家园小区的观众蒋先生向《消费主张》反映,自从自己家楼上的两居室出租给20多人后,他和家人的恶梦就开始了,平日里嘈杂的吵闹声,楼道里堆积如山的垃圾……已经影响到了自己和几人的正常生活。蒋先生已经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可每一次都是石沉大海。(10月23日央视)
就在今年7月份,北京市相关部门就已经下发通知,规定出租房人均居住面积不得低于5平方米,单个房间不得超过两人,不得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等等,期冀以此来遏制群租乱象。通知下发之后可谓是饱受诟病,其虽有良好的出发点,却仍旧不能弥补其可行性的缺陷,如今央视曝光北京朝阳区的群租乱象就是对其有力的回击。
然而,此次曝光的群租乱象比起北京市相关部门抑制群租通知的对象更为严重,因为此次是将经济适用房改造成了群租屋。根据《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规定:经济适用住房只能自住,不得出租或出借以及从事居住以外的任何活动。所以,将经济适用房变成租房本身就是违法的,其本来是政府提供给低收入者的一种福利,如今却变成了一些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当事人多次向有关部门举报却不见回应,可见相关管理部门尸位素餐,监管的缺失乃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我们的痛斥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的同时却也应该看到,经济适用房变成群租屋也是另一种无奈。在这里,倒不是说笔者同情那些利用经适房的牟利者,而是消费决定需求,有需求就会用供给。
众所周知,北京租房价格的畸高问题由来已久,并不是外来人员能够承受的,所以,现实的逼迫让他们甘心忍受拥挤的居住环境,倘若没有价格相对低廉的群租房,他们将何处安身?除了离开北京,也比无他法,但是这种采用行政手段来调节人口流动的行为也难免会招来非议,当初北京市治理群租的通知出台之后舆论的倾向性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其实,实现租房价格的回落也不外乎有两种措施,其一是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其二是规范市场中介,严厉打击市场投机行为。可是就目前情况来看,北京市公租房的申请对象是面向持有北京户口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由此一来,外来人员便直接被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北京市租房中介公司的混乱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规范,就拿央视的这则报道就足以说明北京市对租房中介市场监管的缺失,所以,对于规范租赁市场来说,相关部门还真需拿出点成绩来。
当然,既然经济适用房变群租房属于“双重”违法违规行为,那么相关部门就绝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不仅是行政伦理的题中之义,更是对其它居民负责的要求,毕竟像报道中所说,蒋先生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却石沉大海的不作为行为实属不该。
但是透视经济适用房变成群租房,我们更需要关注那些迫于无奈,不得选择群租的弱势群体,也只有本着为群租者的实际情况考虑,让他们居有其所,才不会让他们迫于无奈而宁愿违法去选择群租。
文/张松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