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环球时报:录取制度才是高考改革硬骨头

熊丙奇

2013年10月22日09:05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熊丙奇:录取制度才是高考改革硬骨头

北京市21日公布中高考改革方案,从2016年开始,高考英语分值由150分降到100分,同时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3年内有效。

对这一改革,网络投票甚至不少专业人士都给予较高评价。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近年来社会对英语科目在高考中所占权重过大颇为不满,各省市在高考改革中,选择英语科目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已成为“共识”。我也赞成降低英语权重,但并不赞成目前各地设计的改革方案,因为如果深入分析目前的高考录取规则,很难得到乐观的判断。

有人开始担心英语分值降低会影响国民英语能力提高,我不清楚担心者是否分析过具体的高考录取规则。按目前的录取规则,在集中录取阶段,地方教育考试部门将根据学生的高考成绩、结合学生志愿向学校投档,学校则在投来的档案中进行录取。照这种规则,英语分值降低,只是一定程度影响到英语成绩好的学生的优势,却无法改变学生对学英语采取的“应试学习”态度,毕竟高考总分一分之差,都可能影响到最后的录取结果。早在2008年,江苏已在高考中降低英语分值,英语120分,语文和数学分别为160分,但这一改革并没有让江苏考生不重视英语,也没有改变英语教学方式。

很显然,所有问题都出在集中录取制度上。如果维持集中录取制度不变(这一制度的特点是,高校被动接受投档,自主权有限,考生只能拿到一张录取通知书),所有高考改革努力都可能被消解,包括北京的高考英语实行社会化考试。这种考试方式,与美国的SAT考试十分类似,SAT一年举行7次,考生缴一次费,一年可考3次,可以最好的一次成绩申请大学。可是,录取制度却大不同。在美国,大学录取实行自由申请入学制度,即“多次考试、多元录取、多次选择”。而北京虽然实行了英语多次考,可这多次考却服务于一次集中录取,而不是多次录取。结果“从一考定终身”,成为“多考定终身”。

有舆论称,北京高考是在“啃硬骨头”,而真正的“啃硬骨头”不是高考科目改革,而是录取制度改革,推进政府放权,落实大学招生自主权、扩大学生选择权。实行这样的考试、录取模式,根本不需特别关注英语科目改革,因为各校在自主招生中自会提出不同的英语要求,从而让英语教学真正回归本质。▲(作者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分享到:
(责编:王倩、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