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实名认证的新浪微博账户@股社区 发布了一个名为“查开房”的网址。经记者实测,只需输入姓名或身份证号,即可查询到包括身份证号、生日、地址、手机号、邮箱、公司、登记日期等真实信息。(10月20日《新京报》)
一周前,国内安全漏洞监测平台乌云发布报告称,多家酒店开房记录被某无线上网认证管理系统供应商存储,并因系统有漏洞存存在泄露隐患。该公司之后称漏洞确实存在,但已修复,并称未造成开房记录等住客个人信息泄露,如家等涉事酒店也称未造成信息泄露。但是,记者的实测结果显示,信息未泄露的说法显然并不成立,大量的住客个人信息实际上已经遭到泄露。其所造成的影响有多大,造成了哪些影响,则仍有待时间来回答。
从存在泄露隐患的信息被披露开始,网上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愤怒者有之,担心者有之,调侃者有之,幸灾乐祸者亦有之。而且,从声音的强度上来看,调侃者和幸灾乐祸者占了很大的比例。他们所持的观点,不外乎“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你怕什么?”或者“这回看‘小三’和贪官们的情妇们往哪儿跑”之类。
综合起来看,这些人的观点就是,如果你心里没鬼,公不公开都不会害怕,如果你害怕,说明你心里有鬼。而所谓的“鬼”,要么是带着“小三”开房,要么自己就是“小三”,要么自己就是贪官——见不得人,自然也就怕公开怕曝光了。
客观地来说,这样的公开确实有可能让一些生活作风不佳的官员甚至是包养情妇的贪官曝光。比如,如果某个官员在自己工作所在地的酒店频繁开房,就有可能存在网友猜想的问题。而且,这也为夫妻关系中的一方发现另一方的问题,提供了便利。但是,很显然,无论是“小三”、“情妇”还是“多情男”,甚至是暴露之前的贪官,他们在涉及隐私权的个人信息面前,并不比任何人低一等,他们的开房信息都应该获得同等的保护,任何人不得侵犯。更何况,更多的“开房”者并非出于某些人想象的目的。
就像司法证据不能从非法途径获得一样,由于这些开房信息都属于隐私范畴,除非是由司法机关以合法的理由,通过合法的程序,从合法的途径获得,任何人获得这些信息,以及将自己获得的信息提供给别人或供人查询,都是非法的,都是对他人隐私权的侵犯。
所以,且不可因为“小三”、“贪官”等字眼,或者仅仅因为“开房”二字带来的想象快感,便将开房信息泄露事件当作一场狂欢,喜看“查开房”查出来多少欢喜冤家,拆散多少看似恩爱的夫妻,或者井喷出多少捉奸事件。这是一个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受害者的事件,相关的公司和酒店自然责无旁贷,但提供“查开房”服务的始作俑者则更是涉嫌违法犯罪,需要有关部门的及早介入。张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