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领导干部对群众有没有感情、感情有多深,可以从与群众的距离中反映出来。如果习惯于高高在上、与群众保持距离,那他与群众就不会有多深的感情,就会孳生和助长官僚主义习气。党员领导干部要传承好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与作风,解决好脱离群众、背离党的群众路线的问题,关键一点,就是要正确看待和把握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客观地说,由于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能责任、工作性质等方面与群众有着区别,决定了二者之间会存在一定的职务距离,这会让群众在心理上造成与领导之间的距离感。但是在承认这种客观存在的同时,更要努力实现形式上“有距离”和本质上“零距离”相统一。可是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头脑中“官本位”思想作祟,自觉不自觉地沾染了官僚主义作风,习惯于眼睛盯着上面,把群众抛在后面,久而久之,在人为拉大与群众距离的同时,也加深了与群众的思想隔阂、情感隔阂。对此,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有意识地去缩小“距离”,而不能人为地去放大“距离”。要像焦裕禄、孔繁森那样,主动放下架子,把身子沉下去,把感情融进去,在贴近群众中密切联系群众,这才是领导和群众应处的位置,应有的距离。
在追求“零距离”的同时还要努力实现“等距离”。也就是说,党员领导干部要对所有部属、基层群众做到一视同仁。领导的视力半径、权力半径、感情半径应当覆盖所有的部属和群众,领导应该是所有部属的领导,而绝不是少数人和身边人的领导。如果指导思想发生偏差,领导干部就可能会为了维护一小部分人的利益而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就可能会为了维护局部利益,而损害全局利益。因此,党员领导干部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处理涉及广大群众利益的领导行为中,坚持一个标准,不分亲疏远近,不搞厚此薄彼,做到一碗水端平,以公平公正的“等距离”赢得广大群众的信服和拥护。
(原文刊于10月10日《解放军报》,有删节。原题为《距离是感情的“刻度尺”》)
《 人民日报 》( 2013年10月14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