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高度关注的李双江之子李某某等人强奸案26日上午在北京市海淀区法院一审宣判,法院以强奸罪判处被告人李某某有期徒刑10年。
自今年2月案发以来,这起案件便进入公众视野,尤其在进入司法程序以后,更是波澜不断。26日的判决,能否回应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从这起涉及名人子女的案件中,人们又能得到怎样的启示呢?
公正的司法不被舆论左右
娄士强:昨天上午,备受关注的李某某等五人强奸案一审宣判了,被告人李某某以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从今年2月份关于这件案子的消息爆出到一审判决,7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事情算是告一段落了。
马云云:由于李某某父母的特殊身份,曾有人担心这件事会不了了之,案件的每一个进程都受到舆论的关注。包括刑拘、批捕、公诉、提审、开庭,到宣判等等,每一个重要的节点都有媒体在做相应的报道。
赵丽:这也不奇怪。即便是在国外,明星的孩子卷入到刑事案件当中,也会受到关注。该案进入公众视野后,律师、当事人家属、专家、媒体都频频发声,众声喧哗甚至让人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公众对事实真相的渴望特别强烈。
娄士强:不同的人落脚点不同,获取的消息不同,对法律的理解能力也不一样,自然会对案件本身产生不同的看法。在我看来,存在争议的舆论环境,恰恰是法院以及司法人员必然要面对的现实。
赵丽:在声音繁杂、波澜不断的情况下,法院办案更应该遵从法律和事实,不被其他原因左右,案件审理也更应尽可能公开透明,尤其是要把辨法析理的过程讲清讲透。当然,李某某案因涉及未成年人和受害人隐私,确实有不宜公开的内容。
马云云:在我看来,司法活动既不能受到涉案人员不同身份的影响,也不应被社会舆论所左右。越是有争议的案件,越考验司法人员的专业水平。这些争议以及法院最后的判决,对公众来讲,也是普及法律常识、培养法治思维的“课堂”。
法院公开信息打消了公众疑虑
马云云:任何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都不可避免要接受来自社会舆论的“考验”。在这一案件中,法院在最大程度上做到了公开,25日下午就通过官方微博向媒体发出“邀约”,欢迎媒体参访。
赵丽:在尊重未成年人和受害者隐私权的前提下,法院对社会舆论关注的几个疑点一一作了解释。为回应社会关切,有关人士还做客网站直播的访谈。这些行动有助于消除公众对案件审理的种种猜测,是值得肯定的。
娄士强:我仔细看了一下法院宣判后公布的消息,对案件的要点、宣判的结果、法律依据等都做了充分的说明。从现在公布的信息来看,法院的审判确实是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包括之前有人担心李某某的特殊身份会影响到判决结果,这种疑虑也可以打消了。
马云云:从整个司法过程来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体现得很明显。包括正在审理中的“丁书苗案”、“龚爱爱案”,都是在告诫一些人,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什么出身,掌握多大的权势,只要触犯了法律的底线,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赵丽:当然,案件至此并没有完全结束。按照李某某家人此前的表态,对于这个结果他们会提起上诉,这也是李某某作为被告人应有的权利。如果有上诉环节,我们也期待二审法院能够更多地澄清疑点,拿出使人更加信服的判决来,让该案不留下任何尾巴。
教孩子认错改错也是父母之爱
娄士强:回到这个判决结果本身,十年的刑期对一个不满十八岁的年轻人来讲,是非常巨大的考验。也有人为他感到惋惜,这个年幼时就表现出艺术才华的孩子,竟然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从他的成长历程中,其他的家长是不是也能吸取点教训?
赵丽:在案件调查期间,李某某的母亲坚称其子无罪,并为之上下奔走。做母亲的不希望看到孩子遭遇牢狱之灾,这很容易理解,但反复强调“孩子本性很好,只是外面的世界诱惑太多”,暴露出她是缺少反思的。
马云云:事实上,李某某案之所以如此受关注,还因为他犯有前科。养育出这样一个孩子,做母亲的没有一点反思,让人难以理解。任何人都不可能一生坦途,教会孩子认错、改错,远比一味袒护要更负责任一些。
娄士强:过分强调“诱惑太多”,显然是不负责任的。有网友就问,为什么别人的孩子没犯这样的事呢?要知道,越是处在有负面影响的社会环境,越要努力向好的方向引导孩子,家长的任务也就越艰巨,这是无法推卸的。
赵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作为父母,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相比之下,出国留学的资格也好,送豪车当生日礼物也好,都是次要的。如果连最基本的规范都做不到,过分的物质很可能起到反作用。
马云云:的确,父母爱孩子,不是光给他好的物质条件,更要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关注他的人格养成。希望能够通过法院的公正判决,通过法律的矫正作用,引导这个不满十八岁的孩子,走上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