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法制日报:偷窥防玩手机侵犯的不只是隐私

万光武

2013年09月27日08:38    来源:法制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偷窥防玩手机侵犯的不只是隐私

有网友微博爆料:浙江温州61中为方便“偷窥”,看学生有没有玩手机,竟然在宿舍门上打了一个洞。该校姜校长说,每天晚上10点熄灯后,带手机的学生就开始玩手机,影响其他同学睡眠,采取敲门的方式效果又不好,所以用了这种方式(9月26日《钱江晚报》)。

为了防止学生玩手机,就在宿舍门上打洞,进行“偷窥”式监督,即便不谈侵犯学生隐私的问题,单从管理角度讲,这样做其实也是一种“偷工减料”,根本不应该是教育者应有的作为。

学生熄灯后玩手机,不仅影响自己休息,更会影响宿舍其他人休息,也就是说,个别学生行为上的一个小小放纵,便侵犯了多数人的利益,破坏了大家和谐共处的环境。其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学生缺乏礼让精神,不懂得为他人利益着想。

可以想象,若学生把对于熄灯后玩手机的错误,仅仅理解为只是了违反学校规定,而对室友利益受损缺乏考虑的自觉,他们就会把注意力全放在防范校方检查上,只热衷于与检查者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如此一来,得需要多少检查者才能防住那么多的违规玩手机者呢?

所以说,基于这种玩手机的现状,学校仅靠令行禁止、严厉处罚,显然是不够的,而是应该积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让他们真正认识到,熄灯后玩手机不仅是个人的不良行为,还侵犯了室友的休息权,若大家都不自觉,破坏的是大家共有的环境,最终谁的权益都无法保障。而通过这种积极的教育引导,当相互体谅、相互谦让的君子之德深入学生日常行为中,还用的得着校方费心去“偷窥”吗?

总之,校园管理的实质,其实还是教育二字。而既然是教育,就应该更看重手段与过程的意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也才能体现出教育者存在的价值。作为教育者,既然负有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矫正、引导的职责,就要时刻保持温情脉脉的育人者形象,还要明白学校和社会之间的不同之处,而不能简单地照搬成人社会的管理手段。以“偷窥”的方式防止学生玩手机,看似责任负到家,但显然是无视教育的应有之义。

分享到:
(责编:石冰心(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