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燕赵晚报:大学中怎能设置“学习包厢”

张玉胜

2013年09月24日10:53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大学中怎能设置“学习包厢”

在吉林农业大学图书馆二楼,设了一处独立的“学习包厢”。来这儿学习的同学,每年花800元就能成为这里的“房客”,得到完全属于自己的学习位置。据了解,“学习包厢”很抢手,169个包厢全都有了主儿。(9月23日《中国青年报》)

“抢占自习座位”是许多高校屡见不鲜的尴尬风景。在图书馆辟出相对独立的“学习包厢”,不仅可以免除部分学生抢占座位的尴尬,而且有利于这些座位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避免占而不用或效果不佳的浪费。平均每天不足3元的租赁费,也不会对多数学生的生活日用构成威胁。但在人们的认知常识里,高校的图书馆、自习室等属公益性的学习资源,学校在公共领地圈地划格,收费谋利是否妥当,的确值得探究。

应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学校根据家庭状况和学生需求提供有差别的层次化服务或不可避免。从住宿和餐饮的标准多元化可见一斑。学生趋之若鹜,高校竞相效仿,似乎在为“学习包厢”的身份争议做着存在即合理的注脚,而“考研率也跟着上升”似乎也在彰显“学习包厢”的开办效果。但即便是“学习包厢”的确属应运而生,对于众多大学学子而言,169个包厢仍属杯水车薪的稀缺之物。无论学校如何人为调剂,都难掩其不公平的实质。

教育资源配置应遵循公平性原则。在公共场所开辟私人区域,无疑是对他人占有空间的挤压;而僧多粥少的“学习包厢”,势必导致对多数学生使用包厢权利的剥夺。这便是“学习包厢”的不妥之处。而且,基于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学生的自学条件和权利应当是一视同仁、公平合理的。因此,无论是对贫困学生的买不起,还是对有钱学生的租不到,这种不合理、不公平都需要得到相应抚慰与补偿。

事实上,对于没有收入来源的大学生而言,他们在学校享受的任何高消费和优厚待遇,都难以摆脱拼爹之嫌。尽管这有失公平,但却是必须直面的无奈现实。包厢之外的学生没有必要对使用包厢的学友羡慕嫉妒恨,毕竟,包厢只是考研成功的外因。但学校却不能对这种人为制造的条件差别坐视不管。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应该是学校改善学生学习条件的出发点和至高境界。

也许,学校的现有地域资源和经济实力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进入“学习包厢”,但不能放弃对公平公正目标的追求和努力。比如,在开办好小包厢的同时,莫忘对大空间的环境治理,包括对硬件和软件的改善,大空间同样需要安静与有序;按照不盈利的要求,学习包厢的经营收入要在平抑投入成本的同时,坚持“取之于生用之于生”的使用原则,其盈利应当向大空间倾斜,也权作对包厢外学生的利益补偿。

分享到:
(责编:石冰心(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