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关注城镇化中的不良倾向②

人民日报金台视线:此心安处是吾乡

刘建华

2013年09月24日03:46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随着城市的逐步扩张,六圈村和其他近郊区的许多村庄一样,农村集体土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村委会转变为街道或社区居委会。

  按理说,“农转居”是好事,可以享受市民的各种福利待遇、社保医保等。但从六圈村的情况看,并非如此。失去土地的“农转居”们生活水准不但没有明显提高,甚至不如该村没有转为居民的村民(该村还有1000多村民未转居民),因此他们怀念以前的“田园生活”。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但长期以来,一些地方政府把推进城镇化简单地等同于城市建设,甚至等同于房地产业,热衷建高楼大厦、地标建筑、景观大道……以为城市建得越大越漂亮,就能招来商引来资,以为只要建好了房,就能吸引各类人甚至农民买房进城,就可以提高城镇的消费水平,提升经济发展的速度。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已超过50%,但城镇化的质量究竟怎样呢?许多地方禁不起这一问。因为他们追求的是“土地的城镇化”或“物的城镇化”。许多进城的农民或就地“农转非”的居民虽然“上了楼”,但他们的生活质量并没有提高。政府和开发商在城镇化进程中都收获颇丰,但农民尤其是失地农民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实惠,甚至利益受损。

  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科学的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是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是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公共福利的城乡共享,也就是说,城镇化关键要解决几亿进城农民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

  苏轼词曰“此心安处是吾乡”。只要心有所属、心安定下来,无论在哪里安家,我都会将那里作为我的家乡。也只有心有所属、心安定下来,城镇化才能稳步推进。

  在城镇化进程中,如果政府真正解决了进城农民的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如加速推动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收入分配体制、养老统筹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方面的改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此心安处是吾乡——他们一定会将美好的城镇当做自己新的故乡,放心、安心、舒心地工作生活下去,一定会为自己生活着的城镇的繁荣发展而自豪。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24日 20 版)

分享到:
(责编:苏楠、文松辉)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