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镜子”典故源于“太宗三鉴”, 镜鉴正衣冠居“三鉴”之首,是前提基础,也是核心关键,其实质在于如何认清“自我”、修正“自我”、提升“自我”。
“照镜子”是手段,目的是正衣冠。生活中常用的镜子有还原真实、反映本质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能帮助人们正视自己,时刻保持良好形象。不同人群“照镜子”的态度和目的不尽相同。有的人一照而过、常照常过,或孤芳自赏,或惯于现状,照的是“过滤镜”,滤掉了缺点和不足,眼中只见成绩和“光环”,缺乏自省眼光,更不见“正衣冠”举措。有的人以党章为镜,以群众为镜,以先进典型为镜,以党纪国法为镜,以时代要求为镜,用“显微镜”看待成绩和优点,用“放大镜”正视缺点和不足,用“望远镜”瞄准发展和追求,从自己做起,从现在改起,一照即改、常照常新,保持和完善了个人的良好形象。风尘女子常照镜,也常照常改,但唯一目的是维持妖娆魅惑外表,却难以保持纯洁心灵和干净灵魂,照的往往是“哈哈镜”。可见,为什么照镜、怎样照镜、照什么镜,是我们照好镜子的关键所在。
照好镜子关键在于认识和处理好“醒”与“省”的辩证关系。一要头脑清醒,心中有镜。“眼昏耳聩”者目不识“镜”,以为自己“美若徐公”;“心盲”者心中无镜,不愿承认差距,怀揣胆怯或不屑;唯有头脑清醒者方能识辨美丑,心存是非善恶之明镜,主动去浊自清,洁身自好。“醒”不仅仅是一种理想的精神状态,更是古今贤明的一种智慧结晶,一种处世态度,一种人生境界。
二要把握标准,对镜警醒。镜鉴离不开标尺,有标有鉴才能找到差距。善鉴者必然善于把握事物的标准,标准不清,照镜子就会走形,甚至是非不清,南辕北辙。党员干部照好镜子尤其要准确把握标准,善于将镜中自我与理想自我对比,从中找到差距,时刻警醒,不断提升,才能树立好的形象,巩固党的执政基础。要熟读党章,时刻用党员标准量一量自己的言行好不好;要深入基层,时刻拿群众评价验一验工作得失的多与少;要学习先进,时刻与模范事迹比一比存在的差距有多大;要严明法纪,时刻在夜深人静时问一问敬畏法纪的程度够不够;要跟紧时代,时刻用改革发展成果看一看工作思路与时代要求合不合。
三要修身自省,善于照镜。“照镜子”重在自省自检找差距,贵在修身修行正衣冠。把握标准只是掌握了度量“四风”好坏的标尺,善于照镜的关键还是在于对照问题和差距,不断落实整改措施,不断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更好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模范作用。
“照镜子”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首要要求,落实好了才能让广大党员干部振聋发聩,头脑清醒,时刻警醒,才能认清自我,自省修身,不断完善。广大党员干部要对照党章、对照廉政准则、对照改作风要求、对照群众期盼、对照先进典型这面“多棱镜”,多照多自省,常照常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