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2013年诺贝尔奖北京论坛继续举行,2006年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菲尔普斯说,“很多受教育程度良好的年轻人,都挤着想去做公务员,这是一种严重的浪费。”他说,每个国家都需要公务员,但政府机构不是给年轻人的,这是低估了他们的能力,是大材小用,也浪费了社会花在他们身上的教育成本。
其实,国内经济学家比如许小年也曾说过“青年才俊向往公务员,社会趋向寄生和停滞”。在他们看来,年轻人尤其是大学毕业生纷纷涌向政府部门,回避价值创造部门,这样的经济将失去活力,带来的后果是价值创造部门萎缩,价值创造速度下降。
道理谁都知道,问题是社会精英为何纷纷争抢公务员,而不愿从事生产制造?一方面是公务员能享受很好的医疗、养老福利,甚至可能享受住房福利,特别是在当今社保资金不足的大环境下,当上公务员就等于有了一个“铁饭碗”。这也是哈尔滨事业编制环卫工引来硕士研究生争抢的原因所在;另一方面则是社会创业成本高、风险大,小微企业税费重,为精英人才的创业设置了重重门槛。国家工商总局近日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近5年退出市场的“夭折”企业平均寿命为6.09年,日均近800家内资批发零售企业“夭折”。两相对照,也就不难理解年轻人为何争抢做公务员。
当然,说政府机构不是给年轻人的,年轻人当公务员就是大材小用,似乎也有些过。年轻人有自己的职业选择,一部分人把公务员当作自己的职业规划本身也无可厚非;而且,公务员群体也需要一些年轻精英人士加入,从而能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只是当一个社会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挤着做公务员,这就有点畸形了。有打油诗云:碌碌无为一朽翁,四平八稳官场中;问其一生长何技,溜须拍马与逢迎。虽然过于夸张,但也反映了一些问题。
一个社会,有一部分人去当公务员,大部分人去从事生产和创新,而且两者间有正常的人才流动,就像最近广州出现的几例官员辞职经商,这样的社会才会有活力。如何激发这种活力?其一,缩小公务员和其他劳动者的福利待遇差别,比如取消公费医疗、养老并轨改革等;其二,降低创业成本,降低税费负担,鼓励年轻人去创业,去制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