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执法监督焦点网上线了,诚招加盟,新闻报道、一线采访、维权联盟、负面发稿、负面删除、包网包站。”近一段时间来,记者发现中国执法监督焦点网在各大网群里发布信息,提供的网址里刊发了全国多地举报官员、环境污染、征地补偿等等负面信息,内容无所不包。
知情人反映,中国执法监督焦点网与国家此前关闭的100多家非法网站如出一辙,他们为虚假信息和网络谣言提供了发布载体。
据记者了解,这些曾被国家关闭后复活的网站,从事虚假信息的收集、整理、传播等行为。而一些政府机构及当事人并不了解其中内幕,往往花钱删除或刊发负面信息。这些非法网站打着网络媒体旗号到各地进行所谓“采访”,大量违规编发虚假新闻信息,有的以假乱真,冒用合法新闻网站名义承揽稿件,实施欺诈,有的以“舆论监督”为名,对企业、单位敲诈勒索。
花钱就能发“新闻”
记者登录中国执法监督焦点网网站发现,首页放置了国家领导人的图片和新闻,还设立了执法监督、人民诉求、消费监督等栏目,内容大多是网上转载的,其中有全国各地的投诉、维权等内容。
记者与中国执法监督焦点网取得联系。一位自称是该网大陆总编、社长的王姓男子表示,网站总部在香港,在全世界多个国家设立分站,由中国焦点新闻通讯社主办。
对于加盟分站,王社长说,“可以设立地方频道,但要加盟费10万元,可调查发布负面信息。”同时,王社长还强调,可以提供5个记者证和工作证,这样有利于开展工作。
记者给王社长提供了一份虚拟的内蒙古某地征地投诉材料,希望能在网上曝光。王社长说:“可以直接发布,费用是2000元,还可联系其他网站发布。”
而对于记者提供的内容虚假与否,王社长并没有进行核实。
记者佯称是农民,与另一家名为“中国焦点新闻网”的一名编辑取得了联系。得知要发布投诉信息,该编辑高兴地说:“(投诉信息)可在中国焦点新闻网、中国视点网、华夏评论网发布,但是需要一定费用。”
记者同样提供了一份“虚假”的内蒙古违法征地信息,他表示,发稿子要3000元~5000元,可在十几家网站上转载。如去当地采访,当事人要承担一切费用。
该编辑说:“先出1万元,把信息发布到中国视点网、华夏评论网、中国焦点新闻网,之后再去当地调查。”
“山西社民满意度网”的一名主任看到记者的投诉材料后表示,标题不醒目,并直接给记者修改了标题:“试问内蒙古某旗领导违法征用土地,是谁给的权利?”、“惊爆内蒙古某旗违法征用土地黑幕”。
文章标题被该主任修改后,火药味十足,极具看点。这位主任还表示,他是中国焦点新闻网频道主编、山西社民满意度网主编,文章可以在中国廉政内参发,一共是2000元。
自称三农内参网的张姓人员表示,负面文章可以上中国焦点新闻网、中国视点网、华夏评论网、公网等网站,但需要几千元费用。同时,可派记者去实地采访调查,并将结果上报当地政府,督促其解决此事。费用全部由当事人出,应该在万元以上。
在中国焦点新闻网群里,有各类记者、编辑、主任1500多人,还标注有:法制与民生调查网、法治在线、民情呼声网、人民报道、人民在线网、网络新闻观察、行政参阅内参网、中国法治新闻在线、中国环保网视、中国记者调查网、中国廉政调查、中国新闻播报、中华法律援助网、中国执法观察网、北方廉政新闻网等数百家网站。
非法网站复活
据《新京报》今年7月31日报道,正在全国范围开展的规范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秩序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自5月9日以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已依法关闭107家非法网站。“中国焦点新闻网”、“人民要闻视频网”、“新闻一线”、“正点网”等均在其列。而这些1个月前被依法关闭的非法网站,如今又大部分复活了。
记者调查发现,上述非法网站改头换面,又在从事“采访”、“发布”等非法活动。知情人表示,这些网站打着网络媒体旗号到各地进行所谓“采访”,大量违规编发虚假新闻信息;有的以假乱真,冒用合法新闻网站名义承揽稿件,实施欺诈;有的以“舆论监督”为名,对企业、单位敲诈勒索。
记者登录“法制与民生调查网”,该网站设置了舆论监督、腐败曝光、投诉举报等内容,而文章标题更加醒目,比如某地土地整理藏猫腻、官员称访民有“心理残疾”、某医院是治病还是传病、某地雨水渠变身排污渠,环保局称不知、八百万资产被侵吞公安局竟然不予立案、某市常委违法幕后推手等等。一批极具煽动性的稿件,均来自网民投诉或其他非法网站转载,但文章还冠以记者调查、记者采访等字样,极具欺骗性。
知情人表示,这些网站从事虚假信息的收集、整理、传播等行为。而一些政府机构及当事人并不了解其中内幕,往往花钱删除负面信息。
鉴定“网谣”需要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
记者了解的这些非法网站,除了对刊发内容不把关外,还存在炒作虚假事件的行为。知情人表示,非法网站通过这些信息,对当事单位勒索钱财。而对于这些非法网站人员的“造访”,多地政府部门多会息事宁人。
内蒙古兴安盟、乌兰察布市等地宣传部门,每年都会接待来自北京、山西等地网站的所谓采编人员,目的是索要稿费或专题费。宣传工作人员坦言,明知这些人不是正规记者,但为了不招惹麻烦,所以会掏钱买平安。
而这样的现实,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尤为猖獗。一位旗县宣传部人士透露,每年接待的“假记者”有上百人,大多是打着中国、中华等头衔的非法网站,“‘封口费’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知情人说,非法网站惯用的伎俩是,将虚假编造的信息整理成稿件,提供给相关部门,要求对内容进行答复,并在网上进行炒作。而相关部门则会交付“专题费”或“封口费”来解决问题。
值得欣喜的是,全国正在掀起一场打击网络造谣的热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已查处多名利用互联网制造和故意传播谣言人员,关闭了一批造谣传谣的微博客账号和非法网站。
同时,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截至目前,河北省已集中查处100余条网络谣言,关闭违法违规网站50家,落地查证35人,并依法依规对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理;山西省共查破各类网络违法犯罪案件144起,刑事拘留49人,治安处罚29人,批捕23人。
有关人士认为,加强对制造传播网络谣言的打击力度,是法治社会净化网络舆论的重要保障。除了传播者的自我约束,专家提出,在法律强制监管方面也应该加大力度,应该将治理网络谣言纳入立法范畴,加强司法管制,提高网络谣言的违法违规成本。哪些情况属于造谣、传谣,怎么定性和定责,需要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