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西流
9月7日晚,《南风窗》杂志社致函三门峡市委宣传部称:“本刊第18期文章《村官腐败透视》一文存在采访不够深入、把关不严问题,其中提及村支书称“这个村,有一半都是我的娃”,把这句私底下吹牛的话写入文章,造成了不良影响,特向广大读者致歉。”(9月8日河南日报)
《村官腐败透视》一文,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文中“这个村,有一半都是我的娃”的内容,更是招致评论如潮。谁曾料想,原来这是个彻头彻尾的假新闻,既误导了公众,又损害了河南三门峡市的声誉。众所周知,新闻机构的天职就是“报道事实真相”,这是新闻从业的基本常识,也是媒体应坚守的道德底线。在这个法制日益健全的社会,媒体刊登失实报道,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三门峡市不能满足于《南风窗》道歉,应运用法律手段,追究《南风窗》及事涉记者的侵权责任。
早在去年11月,新闻出版总署就下发文件,要求新闻机构健全内部防范虚假新闻的管理制度。比如:“记者须持记者证实地采访;不得依据未经核实的社会传闻等非第一手材料编发新闻;批评性报道至少要有2个以上不同的新闻来源,并核实相关证据。”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有些媒体、特别是网媒,没有守住新闻真实的道德底线。表现最突出的当属网帖,虚假新闻泛滥成灾。特别是,只要有网友发帖曝出惊天新闻,就有媒体快速跟进,抢在第一时间将网帖内容进行曝光,以求“独家新闻”的轰动效应。问题是,对网帖新闻,也不辨析内容的真伪,媒体就全文照搬地进行报道,这些媒体,俨然成了网帖的“传声筒”。
值得一提的是,因《村官腐败透视》报道中部分事例涉及三门峡市,引起当地高度重视,迅速组织专人调查核实。调查发现,文中反映的问题要么与事实不符,要么移花接木或以偏概全,要么混淆时空概念。比如,对于村支书性侵村民留守妻子一事,记者以“遵循新闻工作职业道德,为新闻来源保密”由,拿不出真实证据;又如,关于渑池县一位刘姓村委会主任贪污挪用征地款上百万元被判刑一事,当地法院调阅了近十年村干部违法违纪案宗,没有发现有刘姓村委会主任贪污挪用征地款上百万元被判刑案例。可见,文中的新闻事实,一半都不是记者的“娃”。
当前,打击网络谣言正如火如荼,《南风窗》事件告诫我们,传统媒体也不可置身事外。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对于新闻事件,要深入事发地进行实地调查,细致采访,去伪存真。因为,新闻的真实,是媒体的生命。更重要的是,要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并加以政策和法规的引导,提高政府对于虚假新闻的制约与实质监控。政府应该明确新闻“把关人”的角色定位,在政策上做好积极的引导,有必要完善相关法规,对那些恶意发布虚假信息的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提高新闻机构及工作人员的违法成本。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