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传涛
9月2日,全运会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产生了游泳项目的第一金,不过比赛的过程中却发生了一幕不和谐的插曲。比赛刚刚开始,天津队的选手庞玟贤就和江苏队的选手王思卜发生了碰撞,根据现场的人员描述,两人随后就扭打到了一起。天津队看到这一幕后,发出了抗议,但裁判并未理会。最后的成绩单显示,庞玟贤和王思卜都未能完成比赛。(9月3日中国新闻网)
随着全运会各项赛事的如期进行,各种雷点也是适时曝出。有队员没有参赛资格、陈一冰受到了冷落、有13位奥运冠军出局……这些新闻,虽然有些带有八卦的味道,但也着实把众多观众雷了个外焦里嫩。然而,以上还不是最雷人的,看到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中的打架事件,许多小伙伴都表示惊呆了。
在所有的体育赛事中,运动员之间难免有身体和言语上的接触和攻击。这都是正常之事。在篮球、足球、棒球等对抗激烈的比赛中,甚至出现更大范围的斗殴事件都是常见之事。对于游泳赛场上的打架行为,或许我们也应该多一些淡然,少一些上纲上线的阐释和评判。然而,游泳赛场毕竟极少有身体接触,出现打架现象恐怕会事出有因;再者,在水中打架也是非常危险的;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无论是打人者的团队还是被打的团队,都表示不上诉。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有理由质疑全运会中的种种潜规则。
浅层次分析,打架的原因,无非是为了争金牌。水中打架现象,再一次表明运动员心中“只有金牌而无游戏规则”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誓夺金牌”,本身没有什么错,问题在于,为了夺金而罔顾了体育规则和自身形象,忘记了自己在摄像机镜头下是公众人物这样一个特殊身份。更说明,全运会下的功利金牌理念,已经完全扭曲了人的竞技体育观。“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样的口号,看来只适用于小学生运动会,在全运会上,都是真刀真枪、刺刀见红的火拼和较量。有了金牌,就是王;丢了金牌,就是寇。
深层次的问题在于,在我国举国体制之下,争金牌就是争面子、争政绩。争不到足够数量的金牌,对地方体育是一种失败,对地方官员是一种失职。于是,每年全运会,我们都几乎能看到一些雷人的丑闻。地方与地方之间甚至还能出现抢人行为。奥运会上传达出来的“一致对外”完全变成了全运会上的“诸侯争霸”。
全运会是我国举国体制下的一个重要平台。各地方的体育,每隔四年都会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得以展现。全运会,既是培养年轻人、发现新苗子的重要机会,也是难得的实战机会。但是,因为涉及地方政绩,全运会上的成绩,往往被看得过重。金牌至上的理念,从奥运会传到了全运会,甚至比奥运会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奥运会上,代表国家出战的运动员,或者整体素质较高,或者因为顾及国家形象,基本不会在赛场上做出多少出格的举动。至于在收视率较低、受关注度较小的全运会赛场,一些运动员也便有了忽视规则、进行撒泼的理由。
尴尬的问题是,全运会,是“全国运动会”,而不是“会民运动会”。换言之,我国的全运会,只是职业运动员与职业运动员之间的PK,他们按照地域来划分,营造出一种按省份计算金牌数量或是奖牌数量的考核机制。这种机制,看似扣人心弦,紧张刺激,实则只与权力有关系,对大部分市民和观众没有任何意义。至于那些没有明星大腕又缺少观赏性的体育项目,想必只能会沦为“鸡肋”——电视台在直播,却没有人在观看。
全运会必须要改革——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要把全运会变成“全民运动会”。要让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进来,要变成全国人民的体育盛宴,而不是少数人的内部游戏。这才是全运会的出路。
(来源: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