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广州日报:别让扶贫成为一门生意

椿桦

2013年09月05日09:05    来源:广州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别让扶贫成为一门生意

扶贫移民安置房,当然是为移民而建的,就像保障房是为低收入群体量身定做的一样。但常识总是被颠覆。最近在山西闻喜县,又添加了一个颠覆常识的事例。据报道,闻喜县一些村子因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制约,无法脱贫致富。山西省政府决定投资进行扶贫移民,从2003年算起,闻喜县扶贫移民工程已进行了10年。但是媒体调查发现,当地许多地方为移民而建的安置房,被当作商品房大肆销售。各开发公司的工作人员均表示,销售名额与售楼款,主要由各乡镇领导掌控。

这事儿的吊诡之处,并不是扶贫安置房被公开卖,而是当地相关部门说管不了或没有管。比如县国土局执法队长称对违法用地情况查过,但管不了;县扶贫办主任则说,是自己疏忽了。有关部门实在太“谦虚”,印象中,普通群众要是违规建个猪窝,执法部门都会果断将其铲平。何况,闻喜县的扶贫移民工程已进行了10年,这10年来要是没发现或摆不平违法建设问题,我看这样的部门如果不是吃干饭的,就是集体选择性“失明”。

于是不得不怀疑,扶贫移民工程被当成了一门生意。各扶贫项目阳奉阴违,超规模征地建楼盘,以扶贫之名开发房地产。至于违法所得最终是进了公共财政,还是官员个人腰包,有待进一步调查。但不管结果如何,都摆脱不了拿公益事业做生意的嫌疑。

仅从词面来看,扶贫、慈善这类机构像是“清水衙门”,而且公益色彩尤其浓厚。但由于权力颠覆常识的能力非同一般,扶贫与慈善事业也是可以成为“肥缺”的。现如今,“谁都知道扶贫办是个肥单位,扶贫办主任是个肥差。”这话,出自内蒙古自治区扶贫协会的一位副会长之口。他是在两个月前,巴彦淖尔市扶贫腐败窝案中的10名官员被判刑后,发出如此感叹的。在这起窝案中,扶贫资金的发放存在赤裸裸的权钱交易,并且明码标价。比如,承担贫困青年打工培训的学校,要想拿到扶贫资金,必须向扶贫办提供高达40%的回扣。

看看,扶贫几乎成了自肥、助富的代名词。想想这些年来,扶贫官员接二连三地落马,便知扶贫领域的腐败,与交通建设领域有得一比。除了贪污和非法使用,扶贫资金挤占和挪用现象,也是一大顽症。2000年,审计署发布的审计结果显示,1997年至1999年上半年,全国592个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共获得的扶贫资金中被挤占挪用、虚列支出、转移和私设“小金库”的高达43.43亿元,占总额的20.43%。2004年,审计署再次审计发现,该现象依然突出。这等于是说,无论你怎么曝光、批判,扶贫领域的腐败根本没收敛的意思。

所以有理由相信,闻喜县以建设扶贫安置房之名牟利的问题,也不会是孤例。

分享到:
(责编:石冰心(实习生)、文松辉)

相关专题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