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每日最新评论

刘鹏:比“冠字识别”更重要的是杜绝假币

2013年09月03日09:59    来源:齐鲁网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刘鹏:比“冠字识别”更重要的是杜绝假币

  作者:刘鹏

  9月1日起,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四城开始试点ATM机打印钞票“身份证”——冠字号码,打印出的“存取款一体机客户通知单”,将可证明钞票出自哪台ATM机。同时,央行要求,银行必须在2013年底前实现ATM机付出的100元面额人民币冠字号码可查询(9月2日新京报)。

  以往,客户如果在ATM机上取钱,使用时才发现是假币,再去找银行,银行常会以“现金离柜、概不负责”为由拒绝赔偿。如今,银行开始试点冠字号码的记录、查询和打印,这无疑意味着,2015年之后,无论是从ATM还是从银行柜台取得假币,都将有据可查,并可获得赔偿。不得不说,这一技术和举措,于保护客户利益非常有益,是银行服务水平的一次提升。

  欣喜的同时,我们也难免会有一些担心和疑虑。一者,央行是货币的银行,其它银行怎么也是管理货币的单位。按说,银行对货币真假的识别能力,应该是最强的。如果连银行都识别不了假币,都可能将假币提供给客户,那么还有谁能识别或者发现从银行取出的钱是假币呢?如果假币从银行取出后,经过数番流动、转手,最终被识别出时的那个持有人,他还能在银行查询并维权吗?

  二者,既然是假币,它的“身份证”即冠字号码,就不大可能是唯一的,甚至直接就是与真币重复的。如果银行ATM吐的是真币,客户拿着与真币的冠字号码相同的假币来维权,银行又该当如何应对?

  当然,银行推行人民币冠字号码记录、识别、查询体系,并不是单纯只为了杜绝假币的。但若是杜绝假币,所谓的“冠字识别”并不是“灵丹妙药”,更不是“万金油”。特别是银行,其做为管理货币的机构,在对人民币进行吸存、清点、整理、保存、装机、支付等各个环节,都有验证的责任,又岂能使假币越过这些环节,跑到客户的手里?又岂能需要依赖“冠字识别”,才能知道假币是假?

  基于此,以笔者之见,识别和杜绝假币,有“冠字识别”技术和系统固然好,但最终还得从加强管理,杜绝假币进入ATM机、进入银行柜台入手,需要回到打击假币制造、买卖和流转上去。

(来源:齐鲁网)

分享到: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