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观点:为友好合作“鼓与呼”

张树华

2013年09月04日08:06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在400多年的中俄交往史中,俄罗斯中国学研究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与西方世界对当代中国的研究立场和框架不同,俄罗斯对中国问题的把握更加宏观、更具有世界视野。

  例如,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西方世界的“中国崩溃论”甚嚣尘上。多年来,与西方舆论不同,中国稳步发展的势头得到了俄罗斯社会各界的赞扬和肯定,这其中一批俄罗斯中国学家功不可没。例如,俄罗斯远东研究所副所长符·波尔加科夫认为,“中国在世界政治领域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季塔连科高度评价中国发展模式,认为“由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中国模式对转型国家的吸引力日益增加。今后中国对世界的‘挑战’不在于人口增长、经济增长或外贸顺差,而在于中国的发展模式。中国模式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书本上的社会主义,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肯定巨大成绩的同时,俄罗斯学者也看到了中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例如,俄罗斯中国问题专家指出,当代中国所取得的成就是非凡的,具有划时代意义,但是这些改革的代价也是高昂的,今后挑战也是空前的。季塔连科指出,“多年以来,中国政府没有对社会保障予以应有的重视”,造成 “一些社会问题异常尖锐”。俄罗斯科学院哲学所布罗夫教授指出,中国要更加重视环境问题,政府和企业要强化责任,加大生态治理。

  思想学术交流在中俄两国关系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解体、苏共失败中汲取了教训。而90年代末期以来俄罗斯借鉴中国经验,走出了新自由主义的陷阱,迅速实现了稳定与发展,重新赢得国民的支持和国际上的尊重。因此,中俄两国社会科学工作者今后应在经济改革、政治发展、社会建设、文化历史、民主法制等领域进行深入而广泛的交流,汲取教训、总结经验。

  两国智库要加强交流,为中俄人民友好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为加深两国的务实合作“鼓与呼”。两国学者应关注中俄双方在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方面的合作;注重两国经济界的资本合作和企业重组;呼吁两国贸易规范化和便利化;强化两国司法协作;加强地区合作的协调、促进产业联动化发展。 

  两国学者应为丰富文化交流和培养人才共同努力。目前,语言、人才问题成为制约中俄经贸文化合作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中俄双方可以考虑在政府或部门间签订人才培训合作计划,由中俄相关机构定期进行国情、法律、语言、文化及市场知识的培训。

  中俄两国社会科学工作者还应勇于提出国际政治新思想和国际经济关系新秩序。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是国际上要求重塑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的重要健康力量。因此,中俄两国学者应面向未来,准确把握好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描绘好国际政治版图的变动,谋划好中俄共同发展的“国际路线图”。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国外社会科学》杂志主编)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04日 23 版)

分享到:
(责编:田雪、文松辉)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