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农业那样的传统产业尚且能老树发新芽,那么,其他产业也应当能找出转型升级的抓手和突破口
种庄稼挣钱,指的是把庄稼收获后到市场上能变现。然而,笔者不久前到京郊采访,发现生长在地里还没成熟的庄稼也照样挣钱:城里人周末驾车来看看这些庄稼,再进农家院品尝一下农家菜,既满足了休闲的需要,也增加了农民朋友的收入,真可谓一举两得。
这种颇有创意的做法叫北京农田观光季,是在北京市农委、农业局等部门大力支持下,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自2011年开始探索试行的。在不破坏农田乡野面貌、投入不多的情况下,改善和提升了农田的景观,把普通农田装扮得像花园一样美丽迷人。
农业是一个古老的传统产业,已经有1万年甚至更长的历史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农业在GDP中的比重越来越小,除了食品安全外,人们对农业的印象无外乎“种(植)、养(殖)、加(工)”,农业既不能快速创造财富,又不能解决人们的住房等现实困难,就连农村的年轻人都纷纷选择进城打工,农业离我们的生活似乎越来越远。
然而,细究起来,农业的功能远不止“种、养、加”。农业在提供粮食、蔬菜、肉类等生活必需品的同时,还为人类提供一刻也离不开的氧气,正是农作物等绿色植物把人类工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排放出的二氧化碳吸收转化。试想,如果没有农作物等绿色植物,地球上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比例将失去平衡,人类和一切生命将面临巨大灾难。农作物还能为人类提供可以持续利用的生物质能源,吸收太阳辐射,保持地表温度和湿度,维护地球的生态环境等等。充分挖掘农业的生态旅游功能,就能让这个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说,北京农田观光季今年有望实现1.5亿多元的收入,已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样本。看来,只要肯下功夫,办法总比困难多。像农业那样的传统产业尚且能老树发新芽,那么,其他产业也应当能找出转型升级的抓手和突破口。如果各个产业都能深挖转型潜力,我们就有望成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02日 17 版)